本書匯集了作者多年的心理咨詢經(jīng)驗,以生動平實的語言和豐富的案例,細致入微地剖析了各種心理問題的成因,深入淺出地揭示了親子關系和婚姻問題的癥結,深刻地闡述了原生家庭對每個人一生的影響,幫助讀者一步步追根溯源,從個人成長經(jīng)歷中照見真正的自己。
同時,本書以精神分析理論為導向,在對無數(shù)案例深刻反思的基礎上,系統(tǒng)性地提出健康人格的養(yǎng)育理念,對家庭育兒、個人成長以及自我療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書還從心理創(chuàng)傷的形成機理和傳承原理出發(fā),為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指出了具體而清晰的方向。
陸艷清,廣西科技大學附屬衛(wèi)校高級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長期從事心理咨詢工作。
陸詩偉,畢業(yè)于遼寧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動力取向心理咨詢師,長期從事身心疾病與家庭關系的研究與治療。
自序 1
引言一 “種娃” 方程式 1
引言二 原生家庭之傷 7
第 1 章 人格總論 …… 13
第 1 節(jié) 人格是什么 15
第 2 節(jié) 人格觀察 22
第 3 節(jié) 人格養(yǎng)成模型 38
第 2章 自體發(fā)育 47
第 1 節(jié) 胎兒的心理特點 49
第 2 節(jié) 嬰兒的心理發(fā)育(0 ~ 3 歲) 54
第 3 節(jié) 兒童的心理發(fā)育(3 ~ 12 歲) 92
第 4 節(jié) 青春期的心理發(fā)展(12 ~ 18 歲) 131
第 5 節(jié) 人格評估 152
第 3 章 客體養(yǎng)育 163
第 1 節(jié) 父母 165
第 2 節(jié) 同伴 183
第 3 節(jié) 教師 190
第 4 節(jié) 祖父母及其他人 202
第 4 章 母嬰觀察 209
第 1 節(jié) 分離個體化 212
第 2 節(jié) 足夠好的媽媽 223
第 3 節(jié) 依戀類型 234
第 4 節(jié) 發(fā)展心位 248
第 5 章 心理創(chuàng)傷 259
第 1 節(jié) 心理創(chuàng)傷的引發(fā) 261
第 2 節(jié) 心理創(chuàng)傷的分類 276
第 3 節(jié) 心理創(chuàng)傷的代際傳承 284
第 4 節(jié) 心理創(chuàng)傷的預防及治療 292
自序
我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工作將近二十年,我的工作方向是婚姻家庭關系、青少年心理問題、職場心理問題及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士的個人體驗。作為一個動力取向的心理咨詢師,我的咨詢風格和特點是以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整合各種治療流派的技術來開展工作。經(jīng)過多年臨床實踐,我得出這樣的結論:不管是什么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它們都有以下兩個共同點。
第一,任何人的情緒和行為深處,都有著自己意識不到的心理動機,也就是潛意識的驅(qū)動力。所有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都是潛意識的情緒和欲望的表達。
例如有一個高中男生,一向健康的他,突然因為一點身體小病,而害怕自己會猝死,每天惶惶不可終日。但怕死這個問題治療好以后,他又情緒低落,覺得人生沒有希望,被醫(yī)院診斷為抑郁癥,天天賴在家不去上學。于是我問他:其實你不想病好得太快吧?他生氣地說:我怎么不想好,我的課落了兩個月,高考就要毀了。我說:嗯,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病好了以后,有什么麻煩就會來?或者有什么好處就沒有了呢?他瞪著我,不耐煩地說:病了有什么好處,上不了學,又花家里那么多錢!我父母小本生意,家里還有兩個弟妹呢。于是我只好提示:比如你病好了,全家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照顧你的心情,你就得重新回到以前沒人重視的狀態(tài)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父親又故態(tài)復萌,粗暴霸道,全家人又得重新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看他臉色了。你不覺得自從你病了后,無論是對你們兄妹還是母親,父親比以前溫和很多了嗎?聽到這里,男孩驚呆了,不住地頻頻點頭。
第二,幾乎所有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原因,都要從原生家庭的關系中尋求答案,不管他是七歲還是七十歲。我們相信,那些捋不順與父母關系的人,就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他們即使懂得很多道理,也很難過好這一生。
就以上這個案例,多年來,家庭中母子等四人的力量,遠遠不足以抗衡父親專制的霸王行徑。心理疾病就像在四人的天平這邊新增了一個砝碼,從此一舉翻轉(zhuǎn)父親的態(tài)度和行為。什么才能讓父親改變呢?無他,唯有疾病。男孩恍然大悟:我自己都不知道原來我的病有這個作用。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有意義的,而所謂癥狀,就是為了詮釋內(nèi)心無法表達的情感和欲求。
每天面對各種匪夷所思的心理疾病,我的工作如同在人性的黑洞里探索,并試圖找到一條通向希望的治愈之路。經(jīng)過不斷假設,驗證,再假設,再驗證,這么多年來,我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走在這條路上了。
然而僅僅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的力量太小了,我的時間太少了。懵懂無知的父母們還在不停地制造心理疾病患者。怎樣才能幫助到更多在心理疾病中絕望掙扎的求助者呢?于是我嘗試把一些案例和理論,向家長和心理學愛好者進行科普性質(zhì)的試講,得到了學員們熱烈的回應。案例所揭示的心理疾病原因,讓學員震驚反省之余,也激發(fā)了他們更旺盛的求知欲。怎樣才能把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傳遞給更多的人呢?于是在學員們強烈的要求下,寫書吧。
在陸詩偉先生的幫助下,我根據(jù)自己將近二十年工作的理論和實踐積累,寫成了這本《人格養(yǎng)成》。這是一本精神分析的科普讀物,可作為育兒指導提供給父母們,也可作為每個人探索自我的導引圖,還可作為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入門教材。精神分析在很多人眼里,只是弗洛伊德著作中神秘和晦澀的代名詞,是高深莫測的“夢的解析”。其實,這是對精神分析的極大誤解。
精神分析是一切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心理治療有很多流派,但任何流派的治療都應該在了解基本人性的基礎上展開。就像在醫(yī)學體系中,不管是外科、內(nèi)科、婦產(chǎn)科還是眼科醫(yī)生,都要先學習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基礎理論。精神分析的作用在心理治療方面,等同于醫(yī)學的解剖學和病理學,它可以幫助我們透過人的外顯行為,探究問題內(nèi)在的深層原因。
所以,精神分析有三大功能:指導育兒、分析人格和心理治療。它既是父母的育兒寶典,也深刻詮釋了每個人終其一生的使命———了解自己。《人格養(yǎng)成》是對一個人性格形成和心理疾病的成因進行探究。這些理論知識,不但是心理咨詢師、心理醫(yī)生的專業(yè)基礎,也是每一個普通人應有的基本常識。
在弗洛伊德之后,現(xiàn)代精神分析不斷發(fā)展,在無數(shù)心理學前輩披荊斬棘的努力下,對人性的了解已經(jīng)比較清楚了。于是今天,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這些深奧的理論轉(zhuǎn)換成淺顯易懂的知識,科普給大眾,以見證這些卓越成就帶給我們的領悟和震撼。
為了系統(tǒng)完整地解釋精神分析的理論和觀點,我計劃出版三本系列讀本,《人格養(yǎng)成》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另外兩部《人格解析》和《人格療愈》正在籌劃中,我稱之為“人格三部曲”,敬請期待。
雖然這些觀點在多年的咨詢實踐中早已形成,但是變成文字并系統(tǒng)總結下來,還是相當有挑戰(zhàn)性和艱辛的,幸好有陸詩偉先生的輔助。我原以為半年就可以寫成,卻足足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因為本人文字表達功底薄弱,寫作的過程相當艱辛。而且,由于精神分析理論博大精深,一本書的詮釋遠遠不夠。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相對完整地把精神分析理論科普給大眾,提前宣布另外兩本書,是怕自己畏難止步,也是為了不給自己留退路。
謹以此書,獻給關注身心健康、渴望生活幸福的讀者們!
《人格養(yǎng)成》為“人格三部曲”(人格養(yǎng)成、人格解析、人格療愈)之一。
本書匯集了作者多年的心理咨詢經(jīng)驗和反思,以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以人格養(yǎng)成為主線,結合豐富生動的案例,從人格觀察、自體發(fā)育、客體養(yǎng)育、母嬰互動、心理創(chuàng)傷等方面層層展開論述,系統(tǒng)性地提出了健康人格的養(yǎng)育理念,深入地探討了人格養(yǎng)成的路徑和意義,有利于父母把握育兒規(guī)律,養(yǎng)育人格健康的孩子,有利于個人成長和自我療愈。
作者致力于普及精神分析的理論和知識,從大量心理咨詢案例出發(fā)進行探討,構建人格養(yǎng)成模型,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本書可供父母、青年讀者、專業(yè)人士等閱讀。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