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速寫本”系列叢書是中國具有極大影響力的老一輩藝術家,如劉海粟、戴澤、靳尚誼、王蘭若等藝術大師的子女對其一生的速寫作品進行收集和整理的集合。除速寫作品外,叢書還附有相關的回憶性文字、評論性文章以及藝術家年譜等,是一套以子女的視角重新解讀父輩藝術人生的個案研究文獻集。
本書是此套叢書的第一本,書中收錄了王蘭若于1947—2015年在南洋、粵北、嶗山等地創(chuàng)作的大量速寫作品。這些速寫作品具有繪畫日記的性質和特點,真實呈現了王蘭若一生的所見、所思、所感,以及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藝術生活和藝術功底。
王蘭若(1911—2015),別號愛綠草堂主,當代著名中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精山水、花鳥、人物,尤以梅蘭竹菊、鱗甲水族稱譽于世。作品清逸雋秀而渾厚溫潤。百歲之后,畫風尤為一變,氣象磅礴,筆老墨化,天趣圓融。
先生出生于廣東揭陽,20世紀30年代求學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師承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諸聞韻、諸樂三等。1947年在曼谷、新加坡、檳榔嶼、吉隆坡等地旅行寫生,舉辦畫展,蜚聲南洋。長期在潮汕地區(qū)從事藝術教育和藝術創(chuàng)作,多名學生成為中國畫壇重要人物。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廣州、武漢、汕頭、香港等地,以及美國、法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舉辦畫展。作品為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中國國家畫院、廣東美術館、湖北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上海大學、龍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汕頭市博物館等單位和機構收藏。先生熱心社會文化及公益事業(yè),將畢生重要藝術作品300余件捐贈給了廣東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汕頭市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汕頭市博物館特設專館長期陳列其捐贈作品。2010年,先生榮獲汕頭市文藝獎終身成就獎。
先生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汕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汕頭畫院名譽院長、汕頭市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001 兒女的話
011 南洋及早期速寫
103 粵北速寫
283 嶗山、泰山、黃山、恒山等速寫
399 長江、三峽等速寫
467 蘇州、杭州、上海、廣州、海南、云南、北京、桂林等速寫
567 潮汕速寫
643 日常速寫
739 國外速寫
787 百歲寫生
863 王蘭若年表 后記
兒女們的話
每每打開父親那一摞摞的速寫本,那一張張寫生稿,總會引發(fā)我們很多很多的懷想與記憶。這些寫生稿的內容幾乎涉及從我們不懂事到懂事,到學習畫畫,到聽家事往事,也到參加工作走進社會的各個階段。它們如影隨形,已經包含了我們生活及工作的點點滴滴,特別是融進了我們的情感、心靈和生命。
在我們剛有點懂事時,記憶中,父親的身邊或案上,總有兩本有點殘舊的硬卡板皮速寫本,一紅一綠。速寫本上面畫滿了各式各樣的圖畫,有魚、蝦、螃蟹,還有彩色的中山公園的九曲橋、潮州韓江的涸溪塔,以及神態(tài)生動可愛的小鳥、小雞、小鴨,好看極了。我們經常將它當成“小人書”“圖畫本”來翻看欣賞,有時看得入神,甚至還想參與畫上幾筆。確實,在速寫本的空白頁上少不了我們的“涂鴉”。在這一紅一綠的速寫本上,還摻有母親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畫畫時的花卉寫生,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寫生稿是父親被打成“右派”,被迫離家到粵北進行勞動改造,身患肺結核的母親在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忍受著離別的痛苦和孤獨時,為了排遣壓抑的情緒所畫的她在公園里或桌子上所見的菊花、水仙等。她用這樣安靜的畫面來寄托對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的思念。因此,這一紅一綠的速寫本,便成了我們這個家庭情感、記憶、歲月、藝術等的記錄與連接點。
其實,父親的速寫中有相當多的部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隨手而畫的身邊感興趣或有新發(fā)現的東西。他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細心觀察、敏感發(fā)現,并饒有情趣地以速寫寫生的方式記錄下他有所感的東西。父親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題材從來沒有什么限制,只要他覺得有意思,閑花野草、飛禽魚蝦、瓜果蔬菜,目之所及的一切,只要情有所感,他便畫上了,而且還畫無不肖、造型生動、形象可人。
父親離開我們整五年了,每每翻讀父親的這些寫生稿,就仿佛是在閱讀父親人生中風雪雨晴的風景,很多往事都浮現于眼前與心頭。通過這次較全面地整理、編輯父親的寫生稿,我們對父親的一生、對他的藝術及他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有了更深入、真切的了解,對他更加充滿了敬意和愛!
王種玉 王璜生 王璜鑫
2020 年 5 月
速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藝術家人生的記錄方式,具有繪畫日記的性質和特點,是藝術家藝術思考、藝術生活、創(chuàng)作心路的直觀再現。它所承載的內容呈現了藝術家的所見、所思、所感,包括對人生、生活、家庭的見解和認知。因此,通過系統(tǒng)整理王蘭若老先生的速寫作品,讀者可以窺見、學習其為人、做事、從藝的態(tài)度和智慧,滋養(yǎng)人生,也可窺見其藝術生涯的完整歷程。此外,讀者也可感受到畫家如何用簡單的畫筆及獨特視角,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妙趣橫生地呈現于畫面中。不僅如此,書中優(yōu)雅、細膩、隨性的畫面以及流暢自由的線條,也是研習繪畫者的經典范本,為大家提供了細膩觀察、表現生活的方法和經驗。
后 記
記得 2015 年,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 “九九變法:王蘭若”藝術展,我有幸得王璜生教授信任,協(xié)助展覽的視覺設計、空間呈現,以及編輯文集等工作。無論是視覺設計還是空間布置,都需要對王蘭若老先生的作品及作品背后隱含的精神向度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編輯王老先生的評論文集,更加深了我對他的藝術思想及社會影響力的真切感受。這樣,我也逐漸地走進了王老的藝術人生與精神世界。
王蘭若先生早年從粵東到上海求學,入讀當年蜚聲海內外的上海美專,師從著名藝術家劉海粟、黃賓虹、諸聞韻等先生。上海兩年的學業(yè)生涯雖然曲折艱辛,但上海畫壇已留下先生氣概非凡的表現。當年,他經常在作品上署名“王者蘭若”,或直接就寫“王者”。1935 年,他與同鄉(xiāng)同學陳鎮(zhèn)庭在上海文廟舉辦畫展,更以“中天國畫展”為名,還創(chuàng)作了巨幅作品《坐鎮(zhèn)》,頗有傲視一切的氣度。但是,因心掛家鄉(xiāng)年事已高的父親,以及家中的老少,他無奈地畫下《系累》一畫后,回到了家鄉(xiāng),開始了他在潮汕地區(qū)教書育人的藝術人生。王老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有喜有悲,當過中學老師,參加過抗日宣傳隊,在國外舉辦過展覽,當過“右派”,當過畫院院長,98 歲時還做過腦顱手術,等等。然而,王蘭若老先生給吾輩留下的豐厚遺產卻受用不盡。
其實,能夠深入了解王老的藝術人生,全得益于與王璜生教授及王種玉老師的相識。在與他們多年的交往與學習中,我對二位老師的治學、為人、從藝非常崇拜,深感其“家學淵源的深厚,故而成名絕非偶然”。王蘭若先生一生雖多有磨難,但在為人、從藝、育人以及教育兒女方面一直是存滿陽光、以身作則,從來不向命運低頭 。記得王璜生教授曾經講過,當年“文革”期間,蘭若先生被遣送回家鄉(xiāng)進行勞動改造,在如此艱難的時刻,他仍然不忘言傳身教,教育因受連累無書可讀的孩子們。勞動之余,在村外的破廟里,他為孩子們示范著各種畫法,特別是創(chuàng)作了兩幅山水畫長卷,讓孩子們臨摹學習,還教他們學習古典詩詞、畫論等。類似的故事有很多,在本書前面“兒女們的話”里,三位子女都有詳細記述。在他們的文字中,流露著子女對父親深深的情感。
在王老的藝術留存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速寫本。他的一生,無論是在多么艱難的時期,或是在多么匆忙的旅途中,他都筆不離手地記錄著他的所見、所感、所思。我與王璜生教授、王種玉老師談起我的感受時,他們更是滔滔不絕地說著其背后的很多很多故事。故事中都充滿著父親與子女及家庭之間的深情。這些看似匆忙勾勒而成,看似只是與藝術、審美相關的速寫,承載了王老一生酸甜苦辣的遭遇與感情,以及他對生命與藝術的理解與表達。因此,王璜生教授與我不約而同地提出,以“父親的速寫本”為名,做一本既與藝術有關,更與人生、家庭、情感有關的圖書。它可以成為一本有血有肉、很有現場感和情感的畫冊。這樣,也就有了《父親的速寫本?王蘭若》的編輯策劃。
作為晚輩,看到《父親的速寫本?王蘭若》即將面世,既欣喜又感慨。速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藝術家人生的一種記錄方式,具有繪畫日記的性質和特點。通過閱覽王老先生的速寫作品,我們可以窺見先生為人、做事的態(tài)度,也可窺見先生從藝的完整豐富歷程。當下全球爆發(fā)的新冠疫情,使人類蒙受了重大損失,使人們心生恐懼與不安,但筆者相信,像《父親的速寫本?王蘭若》這樣的書籍將會為吾輩投下“定海神針”,讓我們從前輩的人生閱歷中學會如何面對和度過困難,重見陽光。
2021 年值王蘭若先生誕辰 110 周年,《父親的速寫本?王蘭若》的出版,既是王老的子女們對父親的一種特別的紀念,同時也表達了大家對王老先生的深深敬意。作為本書的策劃人,我應王璜生教授之邀,為本書撰寫后記。謹以此篇短文記錄自己的心得,望大家多多指正。
薛江
2020 年 8 月于中央美術學院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