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交,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大陆第一页

<pre id="4unh9"></pre>

  • 
    
    <blockquote id="4unh9"></blockquote>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文學的榮光:陳忠實、賈平凹、鄒志安與李禾的書信往來
    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与李禾的书信首次公开。作家与编辑“聊天记录”的集中备份。
    ISBN: 9787559836670

    出版時間:2021-05-01

    定  價:58.00

    作  者:史鹏钊 著

    責  編:唐娟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中国现当代随笔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文学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128 (千字)

    頁數(shù): 256
    圖書簡介

    本書以陳忠實、賈平凹、鄒志安三位作家20世紀80年代寫給《飛天》編輯部編輯李禾的40余封信為源,書寫了三位作家在進入文壇初期鮮為人知的寫作、生活和工作情況。這些信件的字里行間流淌著作家和編輯對待文學的堅持和忠誠,對待創(chuàng)作的初心和夢想,是中國文學在當代的一個縮影。三位作家和編輯之間的深度交流和交往,映射出當代文學的變化和社會時代的巨大發(fā)展,值得人們反省和追問。

    作者簡介

    史鵬釗,1980年生。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第七屆冰心散文獎、第三屆中國徐霞客游記散文獎、孫犁散文獎獲得者。出版有散文集《光陰史記》、非虛構作品《出村莊記》、詩歌合集《七個人的時間史》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牛肉泡饃派”陳忠實 1

    第一節(jié) 平凡的歲月 3

    第二節(jié) 尋找自己的句子 51

    第三節(jié) 白鹿原的日子 89

    第四節(jié) 永遠的忠實 102

    第二章 文壇快手賈平凹 109

    第一節(jié) 烽火歲月與《滿月兒》 111

    第二節(jié) 賈平凹與《長安》 143

    第三節(jié) 第一次婚姻 156

    第三章 鄒志安,你在哪里 173

    第一節(jié) 求學與工作 175

    第二節(jié) 袁家村時光 190

    第三節(jié) 兩次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201

    第四節(jié) 病逝與《文學報》發(fā)起捐款 217

    不死的純文學(代后記) 231

    序言/前言/后記

    序章:文學的黃金時代

    20世紀80年代是文學青年的黃金時代。

    2018年上半年,《三聯(lián)生活周刊》原主編朱偉先生推出了一本書,名字叫作《重讀八十年代》。我和朱偉先生早在2012年有緣認識,并曾在他的家里聆聽過他對自己編輯生涯的講述。在我心中,朱偉的話始終不多,而那天卻妙語連珠,異常善談。80年代,朱偉就職于《人民文學》雜志社,作為一名小說編輯,他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從一個作家的家里,到另一個作家的家里,為的就是給雜志約稿。在此期間,朱偉相繼結識了莫言、余華、蘇童、劉索拉、阿城、格非等一大批作家,并推出了他們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作品。

    2012年10月11日,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中國作家莫言,使得莫言成為中國當代最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而第一個經(jīng)手發(fā)表莫言《紅高粱家族》的小說編輯,正是朱偉。在莫言的心里,朱偉是最好的文學編輯。他曾經(jīng)送給朱偉一幅字,寫著:“沉迷樂海三十年,重返文壇眼更尖。誰能讀我二十卷,還是朱偉知莫言。”朱偉的《重讀八十年代》出版前,莫言認真看過書稿后稱贊道:“朱偉先生是資深文學編輯,20世紀80年代享有盛名。這次重新出山,點評小說,思路清晰,目光獨到。正可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兩本書!”

    編輯家李禾和朱偉一樣,都是帶著盛情為作家們縫制踏上文學多彩大道的嫁衣。從事編輯行業(yè)30多年來,李禾嚴謹扎實的人文素養(yǎng),做人耿直坦蕩的胸懷,心系文化教育的孜孜追求,都深深地影響著全國的作家群體。尤其是作為陜西鄉(xiāng)黨,與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鄒志安、張敏、白描、京夫、和谷等著名作家交往密切,推出了他們當年的一系列作品,也鼓勵他們走上了屬于自己的文學道路。

    20世紀的80年代,已經(jīng)過去了40年,這也是改革開放的40年。1980年,全國各地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包產(chǎn)到戶時,我出生于除夕夜。早產(chǎn),老人們都說,我是心急著出來,想吃白面饃饃呢。直到90年代,我上了小學后,學校的讀書室里,只有一個柜子,柜子里裝滿了連環(huán)畫,有次因下雨房子漏水而打開柜子時,一沓沓的連環(huán)畫已經(jīng)被浸泡得透濕。我?guī)椭蠋熢谔柕紫聲駮?,一本一本,一頁一頁地翻開,晾干又撫平,也因為這樣給了我將那些精神食糧幾天內讀完的機會。那時候陽光燦爛,我還不知道什么叫作幸福,但是我讀完了那些連環(huán)畫后,我覺得我從小的自卑感如煙消散。

    上了中學,我知道了賈平凹,語文課本里有他的散文《我的小桃樹》,我知道這名作家生活在遙不可及的西安,他從事編輯工作,也進行創(chuàng)作。我讀了路遙《平凡的世界》,至今書的封面上那張路遙的肖像照,仍然是這位偉大作家在我內心的唯一形象。我如饑似渴,晚上點著煤油燈看,白天在數(shù)學課堂上偷偷看。我突然覺得,小說的主人公孫少安就是我鄰家大哥,孫少平就是我的校友,尤其是秋雨綿綿時,從家里帶來的口糧已經(jīng)殆盡,我饑腸轆轆地站在雨中的學校食堂門口,看著已經(jīng)有些年月的房檐瓦片上,滑下斷不掉的雨簾,大蒸籠上的籃子里,放著被大家戲稱為“歐洲、亞洲、非洲”的三種饃,這些饃都是南北兩塬的學生從自己家里帶來的。而我,只要能吃上黑饃饃填飽肚子就是一件很滿足的事情。

    如今,我馬上要進入40歲,李禾和朱偉所結識的作家,都已經(jīng)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了,還有許多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世界。這20多年,我從文字作品走進這些作家的內心,或者有幸拜訪,每一次都給我以精神的啟迪和洗禮。對于現(xiàn)在這個被各種碎片化信息充斥的時代來說,文學的黃金時代又被人懷念和重新提起。尤其是2014年10月15日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后,“文學”這個不老的話題重新在新的時代被喚醒。

    20世紀的80年代已經(jīng)隨著時光的變遷而遙遠,莫言、賈平凹等一批80年代嶄露頭角的作家,如今依舊是中國文壇的中堅力量,他們用自己的作品,書寫著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豐盈的精神食糧。

    文學是時代精神的折射,從80年代包產(chǎn)到戶、改革開放到如今,我們通過編輯與作家的交往,通過作家一部部作品的問世,見證了這個歷史時代的變遷和前行的腳步。

    2018年2月7日,84歲的李禾老師因病去世。聽到這個消息,陜西、甘肅和全國其他的許多作家甚感突然,悲傷不已。李禾去世前,留有遺言,不打擾任何人,不舉行任何形式的告別會,由自己的兒女一切從簡,料理后事即可。李禾老師于1934年出生于陜西渭南,新中國成立之后就讀于軍事干部學校,畢業(yè)后先后在甘肅省委、蘭州市委工作。那時候他雖是政府干部,生活很苦,但是對文學事業(yè)一腔熱血,只要有閑暇時間,不是記錄所見所聞,就是收集整理當?shù)氐目谡Z、諺語、歇后語和民歌民謠,還寫一些小故事、小戲劇。后來憑借著寫小說在文壇上穩(wěn)扎穩(wěn)打,于1972年走進《甘肅文藝》(后改名《飛天》)編輯隊伍行列,后又擔任《飛天》雜志小說組組長,工作了整整20年,培養(yǎng)了一大批后來走向文壇的作家。他不僅是個編輯家,出版了《與習作者談小說寫作》一書,系統(tǒng)總結了自己,更是一名作家,創(chuàng)作了在文壇負有盛名的作品,如小說《人生的開篇》《危險年齡》《觸摸前面的世界》

    《賈閑人閑傳》,散文集《李禾散文自選集》等作品。

    恩格斯曾經(jīng)說,時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李禾于1950年就讀于軍事干部學校,那是一個閃耀著青春光芒的時代。軍事干部學校曾經(jīng)令數(shù)十萬青年學生改變了人生的軌跡,走向了一代芳華。李禾喜歡讀書,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李禾的父親叫李敬泰,生于1901年的臘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就在這年,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yè)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擔任了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李敬泰1925年入黨后,由李大釗培訓并指派開展工作。1928年參加渭華暴動,失敗后與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繼之被特務跟蹤迫害,輾轉于西安、同州、華縣、漢中、安康、蒲城、渭南等地,從事教學,并在學生中開展進步活動,曾擔任中學教師、校長等職。1949年以后,歷任西北軍政大學政治教員、長安一中副校長、長安二中校長、《教師之友》編輯、陜西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等職。并著有紀實小說《大旱度日記》,詩詞《解脫集》及《一個老教書匠的老日記》《西安方言俗語匯釋》等。李敬泰和李禾還合作撰寫了《秦隴諺語歇后語集萃》《曾經(jīng)的三秦歌謠》等著作。

    李禾走了,他一輩子多工作在河隴明珠蘭州,人終老而歸宿于三秦大地。就在他去世的當天,消息已在眾多文學圈傳遍,哀思一片。當時正值新春,甘肅省文聯(lián)新春團拜會正在進行,會場上聽到確切消息后,多人悲傷不已。一級作家、著名詩人、甘肅省原作協(xié)主席高平曾經(jīng)撰文說,當時在團拜會上,聽到這個比他還小兩歲的兄弟走了,熱淚涌眶。李禾于2006年回蘭州與大家相聚時是最后一面,高平曾隨口《題贈李禾》:“關中才子名門李,世態(tài)與君心共知。同事一場情似酒,長安西望猶依依。”這首古體七絕還念念不忘,以表送行之忱。

    李禾退休前,是甘肅省作協(xié)駐會副主席,在此之前,他是《飛天》雜志社小說組組長?!讹w天》雜志最早源自1950年8月由甘肅省文聯(lián)(籌)文學工作委員會創(chuàng)辦的《甘肅文學》月刊。1954年底,甘肅省召開第一次文代會,甘肅省文聯(lián)正式成立。1957年1月號改刊名為《隴花》。1958年8月,甘肅省文聯(lián)與省文化局合署辦公,成立了單獨建制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蘭州分會。9月,《隴花》更名為《紅旗手》,由蘭州分會主辦。1961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蘭州分會與甘肅省文聯(lián)合并,10月,《紅旗手》改為《甘肅文藝》。1966年“文化大革命”驟起,刊物于6月號出版后???973年由甘肅省群眾工作室調集編輯和部分作者,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籌備,恢復并主辦了《甘肅文藝》。

    就是在這一時期,李禾走進了編輯部,開始了自己的編輯生涯。1978年1月號起,刊物改為月刊。1978年底,甘肅省文聯(lián)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甘肅分會恢復,《甘肅文藝》重新劃歸甘肅省文聯(lián)主辦。1981年更名為《飛天》沿用至今。

    李禾的文學編輯生涯里,發(fā)現(xiàn)和扶持了許多文學名家,組織多達22次文學創(chuàng)作培訓班,培養(yǎng)了許多英才,他就是這樣甘愿一輩子為他人做嫁衣的人啊!

    2018年8月中旬,我和著名作家和谷先生在微信上聊起李禾時,和谷先生直言:白凈,瘦削,鴨舌帽,笑瞇瞇,編發(fā)過我的詩文。重情義,為人好,與忠實、平凹、張敏等來往甚多。李禾愛才,惜才,善友。退休后,李禾回歸故鄉(xiāng),在西安長期居住。2017年2月,影視人王海寧曾經(jīng)在作家張敏的帶領下,去李禾老人的家中拜訪。后來王海寧撰文說:自李禾老師開家門的那一刻,我就深深感動了。張敏老師畢恭畢敬地給李禾老師行了一個禮,這個禮是中國傳統(tǒng)的師生之禮,更是學者之間尊敬又崇高的禮。他們落座后一陣家長里短的問候,并沒有相互恭維,而是真實的、真切的關心關愛。對于張敏老師能看望

    自己,李禾老師真是分外激動,更多的是有喜悅難耐之感。兩人都是不服輸、不服老的文藝者,在文學上更是探討和取經(jīng),回憶和爭論。文學是他們這大半輩子最愛的紅顏知己,文學也是他們生命歷程中濃濃的佳釀。他們談論起來,讓我這文學海洋里的小白一下子覺得船心失衡,有種另類存在之感,就不參與其中,自顧在李禾老師書房翻翻看看。李禾老師家書香墨濃,他的談吐更是驚人,對文學對文化對人文真是識見獨到。李禾的書房里架架珍貴資料,相冊中張張文豪墨客,饋贈中本本名家大腕。

    看著王海寧的文字,我想起了陜西文壇的張敏老先生。1994年7月,他任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延河》文學月刊社文學創(chuàng)作培訓部主任,正式踏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1995年7月,出版詩集《商州?白溝》;1996年5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流浪的靈魂》。在《延河》雜志社工作期間,組織過3次全國性的文學活動“華山筆會”,主編出版過《延河》增刊等5部青年文學作品集;陜西作協(xié)成立陜西省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會后,任副秘書長等職務。張敏老先生曾走遍了大江南北,游遍了名山名水,學過農(nóng)、學過醫(yī),做過工人,當過兵,做過編輯,當過編劇,做過導演,拍過電影電視劇。聽說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他,不僅能駕馭各種文體且有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依然每天能寫上萬字。影視導演惠東曾經(jīng)這樣描述過自己的前同事加老友:電影《錯位》的劇作家,陳忠實的死黨,張藝謀的密友,高建群的摯友,賈平凹的伙計,陜西文壇的“作家班班長”。中篇小說《天池淚》《黑色無字碑》《感君情意重》,長篇小說《死巷》《懸念乾陵》《長安大亂》,電影作品《錯位》《神秘旅10游團》,電視劇作品《風流大市場》等,都是他的作品。

    李禾在《飛天》雜志社工作期間,鼓勵和扶持眾多文學愛好者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一級作家雪漠曾在作品中寫道:“80年代初期,文學是很熱的,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愛看書,我買來的那些文學雜志,就成了學校的公物,大家傳來傳去,傳不了多久,就都翻爛了。就是憑借這些雜志,身處偏僻農(nóng)村的我,跟當時的文學界保持著聯(lián)系,看書和雜志,成了那時我最美的人生享受。我發(fā)表的第一部作品是《長煙落日處》,它是我的處女作,也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靈魂噴涌?!歉遄?,我不經(jīng)修改就寄給了冉丹,冉丹看了,推薦給了《飛天》小說組組長李禾和主編李云鵬。他們看后大為贊嘆,馬上就配了評論,在1988年第8期的《飛天》雜志上發(fā)表了。不久,那小說就得了甘肅省優(yōu)秀作品獎。一夜之間,我就從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文學青年,變成了甘肅省青年作家,也實現(xiàn)了我的第一個預言 ——25歲在甘肅成名。所以,我一直把冉丹、李禾、李云鵬當成我文學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三個貴人,他們在創(chuàng)作技巧方面點撥過我,我很感恩他們。”

    就是在一次偶然的筆會上,雪漠幸運地見到了《飛天》雜志的編輯李禾,于是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忘年之交。隨后,在多年的書信交流中,雪漠得到過李禾在小說創(chuàng)作技巧方面的點撥和指導。雪漠逐漸成長,而當年正處壯年的李禾也已步入了古稀之年。曾有一次,雪漠在和李禾閑談時,聊起作家找不到寫作素材,李禾說,那些作家為什么不去寫身邊的生活呢?他是沒有發(fā)現(xiàn),還是他拒絕了?李禾老師說,有些人是沒有發(fā)現(xiàn),他感受生活的能力不強,心靈到不了那個層次,他發(fā)現(xiàn)不了;有些人,雖然發(fā)現(xiàn)了,但把撲面而來的生活拒之門外了。

    隴西人李新立曾在《行字難以盡師恩》里撰文說,1988年國慶節(jié)后,在工藝美術廠上班的他,突然接到縣文化局電話,讓他去隴西的市文聯(lián),他第二天一早將零用錢裝在上衣口袋里,暫時不用的錢疊在一起,踏在鞋墊內,然后搭乘了一輛出差拉貨的汽車跑了去。原來是市上開筆會。李禾不但給他破例報銷了車票,而且還提前支付了返程的。隴西之行后,李禾對李新立更是關愛有加。李新立說,1990年9月,他收到來自省城蘭州的信,信件是直接寫給單位的,說是10月上旬在隴西召開筆會,要求“貴單位李新立按時參加”。李禾為了不讓任何一個文學苗子放棄,給參會者所在的單位還寫了信,可見李禾的良苦用心。直到今天,李新立還忘不掉那個“說一口陜西方言、頭發(fā)灰白、身材清瘦、精神矍鑠的李禾老師對我的關懷和鼓勵,一直牢記在心頭”。因為有了老師當年的鼓勵和栽培,今天他的作品已滿地開花般在全國文學刊物上刊發(fā)和獲獎。

    還有一位作者說,20世紀70年代末,他在寫作的道路上,猶豫、徘徊、煩惱、流淚,甚至把一頁頁改了又改的初稿撕得粉碎……無論多么努力,對他來說也只是一個夢。突然有一天收到一封來自《飛天》雜志的信。信是小說組編輯李禾寫的。他詢問作者最近有沒有堅持創(chuàng)作,說歡迎作者有空到編輯部來坐坐。還把一個喜訊傳給了他:省作家協(xié)會要組織作家去采風,讓他力爭參加,作者“捧著信箋的雙手不停在抖,淚水順著臉頰一滴滴地往下流”。經(jīng)過李禾的鼓勵,作者不再徘徊猶豫,不再埋頭苦思,拿著自己的作品四處向老師們請教,且開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學會了動筆前的深思和打腹稿,還經(jīng)常聽文友們談創(chuàng)作體會,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不足,并給了自己無盡的創(chuàng)作靈感。80年代初,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發(fā)表在《金城文藝》創(chuàng)刊號的頭條,緊接著《飛天》雜志一年內刊發(fā)了他的三篇小說,其中《月光照著的小路》上了頭條……

    著名作家墨白,小說家,劇作家。1984年開始在文學刊物上發(fā)表作品,1992年擔任文學雜志編輯,1998年開始專業(yè)創(chuàng)作,至今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失蹤》《灰色時光》等100多篇,中篇小說《黑房間》《告密者》《討債者》等40余部,長篇小說《夢游癥患者》《映在鏡子里的時光》《裸奔的年代》等6部。創(chuàng)作電視劇、電影《船家現(xiàn)代情仇錄》《特警110》《特案A組》等多部。2010年4月,作家墨白在《潁河鎮(zhèn)與世界的關系》一文中說:記憶里的那個遠去的深秋,我還在故鄉(xiāng)的小學里任教。在寂寞、孤獨而冗長的鄉(xiāng)間歲月里,我開始用文字構造潁河鎮(zhèn),然后把我創(chuàng)作的小說通過郵局寄出去,因為小說,在后來的歲月里我有幸和《當代作家》的周百義,《電視?電影?文學》的孫建成,《漓江》的鬼子,《莽原》的鈕岱鋒和李靜宜,《大家》的馬非,《山花》的何銳、李寂蕩和冉正萬,《芙蓉》的龔湘海,《十月》的趙蘭振諸位先生相識,他們都是我中、長篇小說的責任編輯。還有《長城》的艾東、趙玉彬,《峨眉》的唐宋元,《飛天》的李禾,《山西文學》的星星,《人民文學》的朱偉,《小說林》的何凱旋,《江南》的謝魯渤、簡愛,《東?!返耐醣?,《黃河》的謝泳,《作品》的溫遠輝,《四川文學》的冉云飛,《上海文學》的徐大隆等諸位先生,雖然他們也都編過我的中篇小說,可我們至今仍然無緣相見,這讓我常常心生遺憾。多年以來,我都對編發(fā)過我小說的各個文學期刊的老師們心懷感激之情,可是,我一直沒有機會對他們表達我的這個心愿?,F(xiàn)在,我在這里向為我付出過辛勤勞動的編輯先生們深深地鞠上一躬……

    精彩預覽

    第三節(jié) 白鹿原的日子

    1988年4月1日,春暖花開,藍田原上萬物生機。《白鹿原》這部巨著的第一行字寫在了陳忠實的草稿本上,長篇小說《白鹿原》創(chuàng)作正式拉開序幕。1989年1月,《白鹿原》初稿完成,共計40萬字。稍作休息,4月,他又開始了《白鹿原》二稿的書寫。8月,正值關中秋伏天,酷熱難耐,便前往作家峻里位于灞橋洪慶郭李村的老家窯洞里繼續(xù)寫作,完成了《白鹿原》第十二章。1990年3月至7月,繼續(xù)《白鹿原》正式稿的寫作。再剩不到10萬字時,他在給李禾的信中說,自己陷入長篇而不能解脫,并表示年內一定要完成。在信中,他還和李禾就陜西的其他作家的情況做了交流。平凹肝病住院,數(shù)治不愈;白描離開了陜西文壇,尤其是在周至縣的王曉新埋頭寫著長篇小說,這時的鄒志安也正在奮筆疾書,總有寫不完的長篇小說,雙方祈福并相互告知珍重。見信如下:

    李禾兄:

    您好。五月二十八日信悉,請釋念。

    許久不見面又不通信息,頗以為念,與您同感。我陷入長篇而不能解脫。本應早點結束,公事和家事無法擺脫,寫寫停停,拖拖拉拉,現(xiàn)在已接近后部,今年內肯定要摘除這個心頭負累。至于結果是無法預料了,很大程度上估計不在我的。

    《飛天》仍能發(fā)行萬份以上真是勉為其難了,一般月刊大概都達不到這個訂數(shù),這個刊物已不會被讀者冷漠,這是最大的欣慰。

    陜西這邊幾位朋友,狀況依舊,平凹春天住院,現(xiàn)已恢復,還借醫(yī)院養(yǎng)著。白描舉家遷往北京(老婆原為北京知青),正在本月中旬起程。曉新久住周至,幾乎與作協(xié)失去聯(lián)系,他在悶頭寫東西,已出版長篇一部(解放軍文藝社),志安及曉蕾夫婦均無大變異,何時借著機會,能相聚一番,才如人意。

    您現(xiàn)在在搞創(chuàng)作還是搞編輯?不甚了了,盼能于雙重負重中珍重身體,不可過量。

    并祝家人安好。

    致以

    敬禮

    忠實

    1991.6.15

    …………

    逝者已去,文學的大旗還得扛著繼續(xù)前進。陳忠實提筆給李禾復信,訴說了《白鹿原》的歷程和《當代》連載的一些要求。此時,李禾已經(jīng)離開了《飛天》編輯部,去了甘肅省作協(xié)任職。在給李禾復信中,陳忠實還附上了人民文學出版社高賢均的來信。全文如下:

    李禾兄:

    您好。十一月十二日信悉,請釋念。

    得悉您已脫離繁雜的編輯事務,而能潛心創(chuàng)作,我以為是很好的選擇。大作已給編輯部認真叮囑過,會有妥當安排的,請放心。一當定奪,再告之。

    路遙早逝,令人悲惋。志安在醫(yī)院療治近來已見好轉,但仍不敢輕心,畢竟是那么談虎色變的壞癥。您的關切,我一定轉告。觀勝已脫離《延河》,與徐岳合編《中外紀實文學》,任副主編,主要是想掏企業(yè)家腰包,您若有興趣,也想掙點比稿費寬裕的收入,可以寫點企業(yè)家文章,與我或徐、王聯(lián)系即可。

    我的那部長篇書稿《白鹿原》歷四年寫作時間,于今年三月徹底脫稿,后經(jīng)人民文學出版社和《當代》來人取走稿子,已作出具體安排,《當代》于今年六期和明年一期連載,各20萬字。因書稿太長需刪近10萬字,這已是很夠意思的處理了。全書約50萬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書,不做刪節(jié),大約到1993年6月前后見書?!懂敶肥请p月20日出版,12月下旬可以看到前半部分,您若有興趣,可請屆時一閱,為弟指點迷津。這部書稿他們評價甚高。

    《當代》原擬刪除一些有礙觀瞻的描寫,后改變主意,決定挖掉其中有相對獨立性的幾章,以避免“遍體傷瘡”。

    我原來想給您寫信,把他們挖掉的幾個整章在貴刊發(fā)表,以便于讀者閱讀,再三考慮,怕給您添煩,就沒有說這事,您若覺得有必要,我可以把明年一期要發(fā)的后半部分挖掉的兩三章在貴刊發(fā)出,如能在貴刊三月發(fā)出,正好接上《當代》一期的出版(2月20日)。如果趕不上,四月也不晚,您酌定。前半部分挖掉的兩章無論如何已無法彌補,將來我與當?shù)貓蠹埪?lián)系,讓他們在周末增刊上發(fā)表,起碼讓當?shù)刈x者可以讀到全貌。

    人民文學出版社高賢均信附上,請參閱。高為人文社出書一室副主任。

    若能回西安,聚歡以為幸事。

    祝冬安。

    致以

    敬禮

    忠實

    92.12.5

    ……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