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交,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大陆第一页

<pre id="4unh9"></pre>

  • 
    
    <blockquote id="4unh9"></blockquote>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黃河簡史
    一部精彩纷呈、别具一格的黄河别传
    ISBN: 9787559831811

    出版時間:2021-01-01

    定  價:59.80

    作  者:杨明 著

    責  編:叶子 赵黎君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历史普及读物

    讀者對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議: 大众历史读物
    裝幀: 平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178 (千字)

    頁數(shù): 300
    紙質(zhì)書購買: 京東 天貓 當當
    圖書簡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句俗語道出黃河河道的變化無常。我們今天所見的黃河與五千年前的情形已有霄壤之別。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tǒng)梳理了黃河五千多年間的變遷歷史,在歷陳黃河五次大變道的過程中,專注于歷代黃河治理的代表性人物與事件,將紛繁復(fù)雜的黃河史寫得意趣橫生、引人入勝。中華傳承與大河變遷輝映,帝王逸事與市井百態(tài)駢舉,讀者通過這樣一部簡明黃河史,可以對母親河獲得清晰而全面的了解,同時也能從河流治理的角度重新認識歷史。

    作者簡介

    楊明,1972年生于山東。博士,教授,荷蘭代爾伏特大學訪問學者。任職于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要從事河流動力學方向相關(guān)科學研究,擅長糅合專業(yè)知識與文化掌故的歷史書寫。

    圖書目錄

    卷一 上古·秦漢(史前—220年)

    第一章 神禹: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第二章 王景:安流千年的傳奇

    卷二 宋·元(960—1367年)

    第三章 堵口是個技術(shù)活

    第四章 賈魯:風雨飄搖的末代河官

    卷三 明·清(1368—1911年)

    第五章 劉大夏:大明名臣修太行

    第六章 靳輔:盛世治水如治天下

    卷四 民國·現(xiàn)代(1912年至今)

    第七章 李儀祉:西學東漸,民國風范

    第八章 令人不安的平靜

    序言/前言/后記

    自 序

    若說起黃河,大抵會給人沉重的感覺。一則,她是養(yǎng)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讓人油然而生敬重之意;二則,歷史上多有洪災(zāi)泛濫之事,所以又令人生出幾分悲涼??傊?,這個話題讓人難以放開了來說。

    年歲日長,又多讀了些書,漸漸發(fā)現(xiàn)圍繞著黃河的變遷,歷史上的許多人物十分有趣。從皇帝大臣到農(nóng)夫百姓,從凡夫俗子到大家名流,或聰慧或魯莽,或耿直或狡猾,可謂形態(tài)萬千,風采各異。于是想,不如也翻出他們的掌故來,以個人之紀事管窺黃河之歷史:一則,避免了我之天生愚鈍應(yīng)對宏大歷史場面的尷尬;二則,真實而有趣的小人物或許因貼近生活而更受讀者諸君喜歡。這也正是我寫這本書的緣由了。

    歷史因人而生,歷史也因人物而生動。

    在中國的歷史上,穩(wěn)定盛世與動亂不安常常交替出現(xiàn),而黃河在每次重大改道后,都會保持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百年的穩(wěn)定期。這種自然地理與政治生態(tài)的巧妙呼應(yīng),也常常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遐想,直到穿透你的思維,找尋出背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上古時期,人力物力維艱,禹因勢利導(dǎo),黃河終得大治,順天應(yīng)人的理念也成為古代中國最早的生存智慧。兩漢帝國恢宏,理政寬嚴相濟,治河收放自如,默默無聞的小吏王景終成安瀾千年的傳奇。宋儒耽溺于論辯,在黃河治理策略上猶豫遷延,終致河道左右搖擺不定,被后世譏為治河無策而唯堵口有功。以強悍武力征服世界的元朝,尚武而輕文、輕儒、輕漢,為保護漕運之私,執(zhí)拗地任憑黃河南泛,頻繁的水患終于惹惱了在淮河流域乞食度日的朱重八,他拉得一幫兄弟,揭竿而起,竟成開國之君。明清時期,黃河災(zāi)害接連不斷,治河名人亦接踵而至,但多以改良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黃河在淮河流域的流轉(zhuǎn)遷移。正是此時,一直領(lǐng)跑世界的黃河文明被歐洲文明追趕并超越,大清帝國雖竭盡全力亦難敵其船堅炮利,被迫以屈辱的方式慘淡落幕。民國短暫,西學東漸,睡獅依然未醒,以儀祉先生治河之功高,難抵秉政御敵之無策,無奈以決河伎倆稍事抵擋,貽笑于倭奴。

    歷數(shù)先賢往事,似乎還不是本書初衷;融會貫通地學習歷史,多多少少會得到一些啟示。黃河文明傳承到今天,中華國力日益強盛,而對于黃河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技術(shù)性的爭論甚至多于一千年前的北宋。河床依然高懸,洪水積聚的風險在不斷加大,可是從專家學者到普通民眾,對大洪水災(zāi)害的漠視卻遠超歷代?!巴卟豢芍G,來者猶可追”,今日之國人,殊不可不慎。

    每一個朝代總會有其應(yīng)運而生的英雄,或叱咤風云生于亂世,或湮沒無聞隱于山林,一個個人物的故事匯聚起來,就生成了宏大的黃河歷史。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也常常為我們擁有那么多生動、可愛的歷史人物而欣喜,那就一起走進這條令人心儀已久的歷史長河吧。

    媒體評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本書是一部精彩紛呈、獨具一格的“黃河別傳”。河流動力學家楊明用諧趣通俗的語言,系統(tǒng)梳理了黃河兩千多年間的變遷史,將歷代黃河治理、人文風情及休戚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等知識趣聞,融會貫通,一一呈獻,字里行間充滿家國情懷,把紛繁復(fù)雜的黃河史寫得意趣橫生、引人入勝。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

    偶爾開讀,我一下子沉浸在書中,黃河,沉潛在我體內(nèi),終未睡著的黃河,又洶涌咆哮起來。是殷承宗的鋼琴曲,是冼星海的大合唱,是郭淑珍的《黃河怨》。

    ——蘇輕評,《人民日報·藝術(shù)周刊》主編

    歷史上的黃河改道與政治的治亂,其實形成了某種微妙的相關(guān)性。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和黃河歷史、黃河文明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黃河奔騰不息,就像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

    ——黃瑋,《解放日報》

    以清人胡渭所述黃河史上五次大改道為主線,系統(tǒng)梳理5000年以來的黃河變遷史,同時將朝代興替、黃河治理、朝野紛爭以及與之休戚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等內(nèi)容融會貫通。

    —— 劉嵐,《黃河報》

    專注于黃河變遷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將紛繁復(fù)雜的黃河史寫得意趣橫生、引人入勝。全書圖文并茂,既具史料價值,又可作為一本非常有趣、有料的普及性讀物。

    ——張叢博,《大河報》

    作為一位理工科出身的研究者,并沒有純粹從技術(shù)視角考察黃河治理,而是從文史的角度切入,以歷史上著名的五次黃河大改道為脈絡(luò)。全書分為“上古·秦漢”“宋·元”“明·清”“民國·現(xiàn)代”四卷,再以神禹、王景、王安石等歷史上治理黃河有功的代表人物為依據(jù),細分八章,將黃河的治亂置于社會治理的政治語境中來審視,寫黃河的歷史,也寫人的歷史。

    ——張海龍,《蘭州晨報》

    名家推薦

    2016年“中國好書”入圍作品,本版為全新彩圖升級版

    編輯推薦

    歷史上穩(wěn)定盛世與動亂不安常常交替出現(xiàn),而黃河在每次重大改道后,都會保持數(shù)十乃至百年的穩(wěn)定期。這種自然地理與政治生態(tài)的巧妙呼應(yīng),其背后則是數(shù)個留名史冊的人物。每一個朝代總會有其應(yīng)運而生的英雄人物——大禹、王景、王安石、賈魯、劉大夏、靳輔等,或叱咤風云生于亂世,或湮沒無聞隱于山林,一個個人物的故事匯聚起來,從而成就了宏大的黃河歷史。因此,本書也是一部獻給黃河治理能人的英雄頌歌。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你知道他是如何邂逅新婚即遠別十年的涂山女的嗎?黃河決口時漢武帝曾經(jīng)親自參與堵口嗎?黃河歷史上分別有哪五次大變道?近年還會發(fā)生大洪水嗎?……黃河的治亂,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然地理的面貌,也影響了人文環(huán)境的發(fā)展,甚至暗中推動著王朝的歷史進程。資深的黃河歷史研究者楊明,用通俗生動而又不失嚴謹?shù)墓P觸梳理了五千多年黃河的歷史,又頗具家國情懷地將人文精神與自然地理融會,遂成一部精彩紛呈、別具一格的“黃河別傳”。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guān)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