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交,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大陆第一页

<pre id="4unh9"></pre>

  • 
    
    <blockquote id="4unh9"></blockquote>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味道倫理學:食物消費的道德
    本书从自然史、解释学、现象学等角度,对消费者的食物伦理方面的力量和责任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ISBN: 9787559854919

    出版時間:2022-10-01

    定  價:68.00

    作  者:(丹)克里斯蒂安·科夫 著,练新颜 译

    責  編:杨晶晶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文化理论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伦理学/文化研究
    裝幀: 平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250 (千字)

    頁數(shù): 364
    圖書簡介

    本書從哲學和倫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在整個人類文明進程中,尤其是工業(yè)化背景下,食物消費所涉及的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消費者與生產者、烹飪與健康等的倫理問題。全書包括緒論及六章內容。第一章介紹了書中所發(fā)展的具體的食品倫理,以及對工業(yè)化國家占主導地位的科學食品制度的批判性分析。第二章展示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的現(xiàn)代生物學是如何發(fā)展成為一種對生活和食物的理智化的。第三章討論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食物理智化的更實際的影響。第四章從哲學的角度探討消費者與食物的倫理關系的可能性。第五章介紹了如何將食物作為一種與環(huán)境、他人和社會聯(lián)系起來的方式。第六章提出了道德溯源的實證研究結果,并討論了道德消費的認識問題。

    本書從自然史、解釋學、現(xiàn)象學等角度,對消費者的食物倫理方面的力量和責任進行了探討與反思。第一部分“食物和倫理”,對中西方歷史上關于食物的倫理學觀點進行了理論溯源和系統(tǒng)總結。第二部分“理智化的食物”,對當前工業(yè)化國家占主導地位的“科學”的食品制度進行了批判性分析,指出了科學技術發(fā)展過于迅猛造成了食物理智化,進而導致食物倫理困境。第三部分“食物倫理及其生產歷史”,指出了食物生產歷史的可追溯性,探討了食物消費者與食物生產歷史、與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的關系,以及消費者實踐自身道德觀念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作者,克里斯蒂安·科夫(Christian Coff,1968—),丹麥學者,農業(yè)科學碩士,丹麥奧胡斯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哥本哈根倫理與法律中心研究主管,致力于農業(yè)與哲學的交叉學科研究。

    譯者,練新顏,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哲學、食物倫理。著有《食我所愛———城市發(fā)展與農業(yè)工業(yè)化的哲學反思》等。

    圖書目錄

    致 謝 1

    序 言 3

    前 言 6

    第一部分 食物和倫理

    第一章 吃、社會與倫理 17

    1. 吃和消化之間的親密關系 21

    2. 吃:在生與死之間 31

    3. 進餐的社會意義 35

    4. 歷史上的食物與倫理 40

    5. 食物的倫理與生產的歷史 47

    第二部分 理智化的食物

    第二章 科學化的食物:食物的理智化之路 63

    1. 早期自然史的解釋學方法 69

    2. 后期自然史的現(xiàn)象學方法 79

    3. 生物學和生命的無形特征 86

    4. 生物學中現(xiàn)象學的終結 94

    第三章 沒有故事的食物 111

    1. 農業(yè)工業(yè)化的歷史 111

    2. 食品科學與美食學 124

    3. 消費者在政治上的無能為力 138

    4. 被隱藏的食物生產歷史 150

    5. 不要吃你沒讀過的東西 157

    第三部分 食物倫理及其生產的歷史

    第四章 追溯食物的生產歷史 165

    1. 短期的和長期的道德規(guī)范 167

    2. 作為痕跡的食物 176

    3. 味道的判斷和道德 185

    4. 存在和失去的時間 200

    5. 有影響的歷史 214

    6. 生產的歷史和模仿 225

    第五章 作為痕跡倫理學的食物倫理 239

    1. 食物生產歷史的可靠性 243

    2. 食物與倫理認同 254

    3. 食物作為自然的痕跡 264

    4. 消費者的食物倫理 275

    第六章 可追溯性與食物倫理 285

    1. 碎片化和可追溯性 287

    2. 關于倫理可溯性的社會學調查 293

    3. 消費者自主權:記住他人和知情選擇 307

    4. 認識消費者,認識生產者 317

    參考文獻 339

    中文版致謝 353

    編輯推薦

    在傳統(tǒng)的倫理中,飲食是每個人的“私事”,消費者似乎沒有責任保障食物生產系統(tǒng)的道德實施??死锼沟侔部品蛲ㄟ^本書拓展了一個“新起點”,即通過將倫理學延伸至食物的生產和選擇的責任領域,從而揭示消費者在食物倫理方面的力量和責任。

    當今,面對復雜的食物生產系統(tǒng)和越來越長的食物銷售分配鏈條,我們如果想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消費者,將面臨哪些主要困難本書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有助于我們更精準地肩負起作為消費者的責任。

    精彩預覽

    在過去十年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道德產生了興趣。 本書關注的正是食物消費者及其實施相關道德行為的可能性。 和往常一樣,當討論一個新的主題時,必然會出現(xiàn)對定義和詞匯的搜索與追溯:什么是“食物倫理”? 真的存在關于食物的道德嗎?為什么在此之前消費者沒有對食物方面的道德產生興趣呢?有兩個因素似乎特別重要。 首先,西方消費者當今可獲得的食物種類豐富且數(shù)量驚人,這會使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人類饑餓和食物供應等基本問題之外的其他問題上。 其次,生命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及其引發(fā)的相關風險,帶來了干預自然界生命的新形式。 這反過來又引發(fā)人們對食物生產實踐的倫理思考,尤其是對基因技術在食物生產中應用的思考。 特別是在歐洲,這導致了轉基因食物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的激烈爭論。 我們發(fā)現(xiàn),在反對者中,很多人生活在西方,大多不受饑餓威脅,因而很難理解人們對可能帶來無法預見后果的、有風險的新技術的需求,而這些新的食物技術對西方消費者的好處似乎很小,甚至完全沒有。 另一個例子是瘋牛病危機。 瘋牛病的產生和蔓延使得許多消費者對破壞自然的做法持懷疑或批評態(tài)度。 總而言之,從耕種到食品加工的食物生產實踐,不僅面臨著有關農業(yè)和食物文化等社會方面的各種問題,還面臨著環(huán)境和動物福利等日益受到關注的問題。 未來的技術發(fā)展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這么多問題。 作為直接的回應,我們應該進行道德反思:在食物生產實踐中什么是“過多”,什么是“過少”? 這是至關重要的。 今天,在探討食物倫理時,我們的訴求是“在公平的食物生產實踐中與他人和為了他人共同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景”。

    事實上,說食物“危機”并不夸張———這不是從供應危機的角度,而是從倫理危機的角度。 食物研究的相關人員和食品工業(yè)已經準備利用技術發(fā)展帶來的新機遇,而關鍵的問題卻是:消費者似乎想要減緩甚至阻止這種技術的發(fā)展。 將其稱為“危機”意味著既定秩序的瓦解,而在新秩序建立之前存在一個無形的中間位置、一個轉折點或一個轉變。 一場危機造成一種以不穩(wěn)定為主導的局勢,其結果顯然是無法預見的。 “危機”一詞來自古希臘語,由動詞“區(qū)分”和“決定”衍生而來。 在漢語中,“危機”的概念包含雙重含義,因此由兩個標志組成:一個是開始,一個是結束。 如果危機帶來的變化是戲劇性的,它可能導致一場不可逆轉的革命和對現(xiàn)有秩序的劇烈變革。 食物的生產實踐于是處于危機之中———因為現(xiàn)有秩序瓦解的特征是無數(shù)次試圖區(qū)分“好的”和“壞的”食物生產實踐以及“好的”和“壞的”技術發(fā)展。

    食物是一門涉及生命科學、農業(yè)、經濟、烹飪藝術和美學的學科,也是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常探討的主題之一。 但到目前為止,食物在哲學上是一個被排除在外或者只是次要的主題。 其中的原因也許是食物是一個與土地相關聯(lián)的(earth-bound)、唯物主義的主題,其研究很難提高到比純粹的功利主義的成本—收益分析更高的哲學水平。 功利主義是食物倫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忽視它是愚蠢的。 而且在大多數(shù)人的觀念里,功利主義是任何一種

    食物倫理的組成部分。 但它肯定不是我們思考和理解食物的唯一方式。 以非功利的方式研究食物倫理是一種冒險。 對于像我這樣的農學家(agronomist)來說,這是一種更大的冒險。 “agro”的意思是土壤,農學家忙于研究土壤的規(guī)律。 因此,我冒著被視為“農民哲學家” ( peasant philosopher) 的風險———這是法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1906—1995) 給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起的名字。在列維納斯看來,海德格爾對人與人的關系并不了解,只是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自然” 被海德格爾稱為“ 土地” ( 德語: dieErde)]。

    海德格爾說,把握自己的存在和理解自我是哲學的主要任務。 在他看來,他人的存在不是對自我的補充,而是干擾了自我的存在。 食物倫理當然是一種人與自然的關系,但不應該局限于此。 因此,我們不需要跟隨海德格爾的腳步。 我希望通過本書讓讀者明白,食物倫理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

    我們如果簡要地探討列維納斯,并遵循他關于“農民哲學”的思想,就會推斷出農業(yè)生產是那些不了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人的工作。 看看現(xiàn)今的農業(yè)生產實踐及其給予大眾的糟糕印象,我忍不住要說列維納斯是對的。 今天,機器已經取代了人力,所以在大多數(shù)農場里只有一個人在耕地和勞動。 在許多情況下,農民已成為一種孤立的職業(yè),和社會接觸有限。 “農民”這個詞是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來指某人愚蠢或指愚蠢本身。 這是怎么發(fā)生的?我相信,正是因為那些足夠“聰明”的人把農業(yè)拋在腦后,投身于他們認為對智力有更大挑戰(zhàn)的活動。 他們把艱苦的耕種土地的體力工作留給了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 如果消極意義上的農民概念被廣泛接受,農業(yè)種植和食物生產就成了那些不會思考的人的工作。 那么,把農業(yè)種植和食物生產留給那些不會思考的人,就等于不關心食物,不做關于食物的思考。

    這當然是一個令人驚訝的主張,應該被仔細探討。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心食物。 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三種角度關注食物。 第一,將其視為社會背景的一部分。食物的消費通常發(fā)生在社會環(huán)境中,食物消費有助于一個人的身10 味道倫理學:食物消費的道德份認定和自我理解以及社會地位的展示。 第二,食物的審美維度包含“對經過加工后的食物的鑒賞力” ( prepared taste)。 經過烹飪的食物呈現(xiàn)的是經過加工后的美學,而在其生長或自然的狀態(tài)中呈現(xiàn)的則是天然或未經過加工的美學。 人們非常注重將食物從天然形式轉化為“準備好的”形式。 第三,通過科學和經濟的手段,利用智力活動使食物生產和加工合理化。 所以我們必須問,從什么意義上說我們不關注食物? 上述主張應該被理解為,我們不從廣義的角度來考慮食物,而是將其簡化為所提到的一個或多個領域。 關于食物的知識通常非常具體和詳細。 例如,我們看到有大量的非常受歡迎的烹飪書,里面顯然存在許多關于烹飪的詳細知識。 這本身不是問題。 只有當這些詳細的知識阻礙我們在社會和環(huán)境的背景下更廣泛地理解食物和食物生產,并排除了食物倫理作為我們在公正、公平的食物生產實踐中與他人和為了他人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景時,它們才成為一個問題。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