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壺”是中國紫砂文化幾百年來極為精彩的一條脈絡。紫砂壺使得文人趣味在物質層面上得到外化與展現,文人又賦予紫砂壺更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內涵。作者接續(xù)了從陳曼生到顧景舟等制壺大師的文脈,以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百字”為主題,以刻刀為筆,以壺為紙,托物寄情,暢抒胸懷,創(chuàng)作了一批字、畫、壺交相輝映的文人刻壺藝術作品。本書從多角度展示這些作品的整體與細節(jié),并一同呈現與主題相關的古人文論,集壺藝、書畫、鐫刻、文學、哲思之美于一體。
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曾參與主編《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傅抱石全集》《關山月全集》等,著有《博物館之美》《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chuàng)作研究》等。
無
無
本書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先生的刻壺藝術作品合集。紫砂壺不僅具有茶具的實用功能,而且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魅力在中國文人中經久不衰。欣賞、把玩紫砂壺,是中國傳統文人的愛好,也有不少書畫家在小小的壺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作內容包括三五字的警世恒言、梅蘭竹菊等具有明確象征意義的題材。陳履生近年也投入紫砂壺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他在紫砂壺上托物寄情,暢抒胸懷,以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百字”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包括“仁”“義”“禮”“智”“信”“真”“善”“美”“儒”“道”“佛”“神”“人”“天”“地”“德”“寬”“永”“知”等一系列蘊含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飽含作者情感和個性的刻壺藝術作品。書稿以中華傳統典籍解讀藝術創(chuàng)作思想,以高清大圖呈現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文獻典籍與紫砂藝術、書畫藝術相得益彰。
無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