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為深入的關系,本質(zhì)上是心與心的關系。彼此能夠獲得情感上的支持,關系才會長久。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往往缺少對他人和對自己感受的關注與接納。述情,就是勇敢面對自己的感受、保持覺察,并能靈活、如實表達;讓彼此內(nèi)心深處的柔軟相互連接、相互理解。但述情這種能力目前還未得到足夠的認知與重視。
本書通過介紹述情以及這種能力背后的心理功能,向讀者系統(tǒng)地闡釋了述情這一心理學概念,并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分析述情障礙的成因及其所帶來的影響,讓讀者認識到述情對于心理健康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同時本書也提供了一些述情技巧的方法與練習,方便大家更有針對性地結(jié)合自身情況來學習并提升自己。
趙永久
資深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曾擔任多家衛(wèi)視特邀情感心理嘉賓。
自2008年起,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講授與述情相關的《愛的能力》系列課程,收獲廣泛好評。
著有《愛的五種能力》等長銷書。
自序
部分 述情是打開自己的心
章 被人理解也是一種能力
袒露程度,決定了被人理解的難易程度
述情是經(jīng)營人際關系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二章 述情的能力從何而來
可以跟自己的感受有連接
可以為自己的感受命名
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說出口
第三章 經(jīng)歷同樣的事情,人們的感受可能不同
成長環(huán)境不同,決定了人的不同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第二部分 人類表達情緒的三個層次
第四章 軀體化
身體感受和心理感受的分化
軀體化,是身體在替心理表達情緒
第五章 行動化
為什么有人喜歡付諸行動?
行動化影響建立關系的能力
第六章 言語化
言語化是成熟的自我表達方式
言語化能力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提高
第三部分 很多人的習慣是不表達感受
第七章 人與人之間有兩個溝通頻道
述情是與他人內(nèi)心的愛與柔軟進行連接
評價是借助外界標準為自己主持公道
說教是企圖控制他人的表現(xiàn)
有效的溝通,一定是感受層面的溝通
第八章 發(fā)脾氣容易傷害關系
常見憤怒原因之一:感到被入侵
常見憤怒原因之二:痛苦被觸碰
常見憤怒原因之三:控制感受挫
第九章 討好是在教別人不尊重我們
討好是憤怒但又恐懼,才形成的防御行為
習慣討好的人,心中壓抑著強烈的憤怒
述情,可以讓內(nèi)心的力量感發(fā)展出來
第十章 什么都不說,別人真不一定能懂你
即便是母親,也未必懂我們
心有靈犀,是長期表達的結(jié)果
第四部分 述情不只可以讓人理解我們
第十一章 能表達恨,才能更好地愛
真正傷害人的,并不一定是情緒本身
恨的壓抑,會影響愛的連接與表達
會吵架,架才會越吵越少
第十二章 述情可以表達對他人的關心與理解
通過述說自己的感受,表達對他人的理解
用述情進行共情,是跟對方的感受在一起
第十三章 述情可以促進心理創(chuàng)傷的自愈
表達感受,可以促進走出過去
表達感受,可以克服恐懼
表達感受,可以減少心理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
表達感受,可以讓潛意識里的情緒被意識到
表達感受,可以增強現(xiàn)實感
第五部分 述情的方法與練習
第十四章 述情的兩個基本原則
原則一:關系的遠近,決定了述情的必要性
原則二:關系的遠近,決定了感受詞的顆粒度
第十五章 述情的兩個基本功
說話時盡量表達事實
熟練使用感受詞
第十六章 述情的三個基本句型
句型一:事實 感受
句型二:需求 決定
句型三:可以……?
第十七章 述情的時機
當心情好的時候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
當被入侵的時候
當創(chuàng)傷被觸碰的時候
當需要與對方協(xié)商的時候
當修復關系的時候
當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
第十八章 提升述情能力的方法與練習
練習一:100個常用感受詞的辨別
練習二:使用80個相似感受詞造句
練習三:記錄感受日記
后記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附錄一100個感受詞辨別參考答案
附錄二80個相似感受詞例句
參考書籍
生活中我們是否總是感到不被理解?是否常常討好別人?是否難以形容自己的感受?這些其實都是“述情障礙”的表現(xiàn)。那么,什么是“述情障礙”,什么又是“述情”?
“述情障礙”就像情感上的色盲,無法區(qū)分心理感受與生理感受,無法為自己的感受命名,或無法描述、表達自己的感受。
“述情”是“共情”的雙生概念,如果說共情是更好地理解別人,述情就是讓別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述情的能力來自能夠感受、能夠識別自己的感受并將其表達出來。學會述情,不僅可以讓別人更好地理解我們,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還能夠療愈自己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更好地感知這個世界并與之聯(lián)結(jié)。通過述情,我們的內(nèi)心不再是封閉的,而是打開的。
這本書將“述情”作為獨立的心理學概念進行闡述,深入人們渴望被理解的內(nèi)心需求,以平易近人的口吻、流暢通俗的語言,帶領我們打開“述情”的大門。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