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石刻里的廣西”叢書之一種,《文化教育卷》重點解讀廣西古代石刻文獻中以重視文化教育等內(nèi)容為主的文獻,共計選介自唐鄭叔齊《獨秀山新開石室記》至清代光緒時期《太平府建思齊書院諭碑》等在內(nèi)的共29方石刻材料,在內(nèi)容上主要涉及書院、府學、貢院、科舉制度等。書稿以圖文對照并輔以對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的解讀的形式,多方面立體式地呈現(xiàn)出廣西地區(qū)自唐代以來重視文化教育,推崇讀書仕進、積極進取的文化傳統(tǒng),有助于讀者更為全面地理解廣西歷史文化的獨特性。
藍武,男,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長期從事嶺南教育史、區(qū)域文化史、西南邊疆民族歷史地理、民族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開發(fā)等領域研究。
李湛馭,男,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中國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地方財政史、明清西南地區(qū)社會史。
為桂林文教事業(yè)奠基的獨特路徑——唐鄭叔齊撰《獨秀山新開石室記》
官員與鄉(xiāng)紳良性互動引領下廣西文教事業(yè)的發(fā)展——宋張仲宇撰《桂林盛事》
儒學在廣西鄉(xiāng)紳群體中的傳播與認同——宋范成大撰《桂林鹿鳴燕詩并跋》
邊地文教活動的逐漸規(guī)范——宋鄧容撰《南寧府學記》
官方儒學的宗教化——元黎載撰《孔子造像記》
亂世中民間儒學的傳承——元《平樂郡學記》
大廈將傾時士人們的嗟嘆——元常挺撰《平樂郡學記》
政策缺失下廣西文教的重建——明胡智撰《重修南寧郡儒學記》
人才輩出卻仕途難入——明胡呈章撰《宜山縣儒學科貢題名記》
有文在斯——明蔣冕撰《灌陽縣遷學記》
廣西官員對王陽明其人其學的追憶——明陳希美撰《左江道修復王文成公敷文書院碑》
陋室亦顯風俗淳——明黃華撰《建鄉(xiāng)學碑記》
邊地文教設施的逐漸完備——明《重修潯州府學碑記》
凋敝后的艱難復興——清孫以敬撰《桂平縣建造學宮記》
“蒼梧僻壤”中的文教樂土——清高聯(lián)璧撰《重建恭城縣文廟碑記》
一方大吏的悠然文心——清陳元龍撰《阜成書院記》
清代廣西文風之盛在桂林——清《三元及第》《狀元及第》《榜眼及第》
清代嶺南文人對宋代理學思想的共鳴——清李仲良撰《武城書院碑記二》
此碑不朽,此文亦不朽——清許道基撰《新建三峰書院記》
追思往圣,繼其教化——清王錦撰《柳江書院碑記》
清代廣西書院在官民共同扶持下的發(fā)展——清宋思仁撰《書院義田碑記》
清代地方官員對書院事業(yè)的積極支持——清朱椿撰《秀峰宣成兩書院碑記》
“兩粵宗師”的恬淡心性——清鄭小谷撰《新建德勝書院記》
讀書心法的傳承——清王滌心撰《秀林書院學約》
清末傳統(tǒng)儒學在風雨飄搖中存續(xù)——清馬孚式撰《重修永安州儒學副署碑記》
戰(zhàn)火邊陲亦有文風——清徐延旭撰《新建屆遠書院記》
經(jīng)濟凋敝下廣西文教建設的逐漸停滯——清《太平府建思齊書院諭碑》
宣教亭:清代面向民眾的道德教化場所——清《宣教亭記》
戰(zhàn)爭間隙邊將對文教民生的關注——清《記建同風書院》
筆者在訪碑問石、觀覽拓片之時,有關文化教育的內(nèi)容常常引人注目,令人沉思。其中包含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密碼,是座富礦,很有開采之必要。這些珠玉對現(xiàn)代教育的借鑒參考、發(fā)展繼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以此為著眼點,悉心搜集廣西各地石刻材料,結合從正史到方志,從學術期刊到專著文集等各類文獻,選擇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碑刻文圖29件,進行重點解讀。
“石刻里的廣西”叢書遴選區(qū)內(nèi)外在廣西石刻方面有長期學術積累的學者,以適合普及閱讀的呈現(xiàn)方式,將豐富而獨具特色的廣西石刻文化介紹給廣大讀者?!段幕逃怼吠ㄟ^對29通極具代表性的碑文的解讀,發(fā)掘其中有可讀性、借鑒性、獨特性的內(nèi)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希冀能為現(xiàn)代教育提供借鑒。
書院其中一堂叫作“惠南”,如此取名的目的是“志加惠元元也”。在宋代詩人毛滂的詩《春詞》中有這樣的詩句:“云母春冰薄,氍毹曉氣暾。尚垂宵旰意,加惠及元元?!贝嗽娒鑼懥舜禾斓臏嘏?, 而陳元龍在此是以之歌頌國君對老百姓的關懷撫育。同時也勉勵在此讀書的士子,要有心懷天下、胸有百姓的情懷,以儒家“修齊治平”為己任,不論在哪個階段,身在何處,都要有志向抱負,做一個合格的讀書人。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