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到底是什么?本書在介紹20世紀英美法理學的各種理論的同時,帶領讀者進行批判閱讀,從理由層面上對各理論進行追尋與辯駁,進行深層次地“交往與對話”,讓不同的學理根據呈現、交流,讓讀者的批判閱讀在這一層面上展開、深入。本書走入英美法理學的語境,引用大量法理學理論及案例,分別探討了實際存在的法律命令、行動中的法律、解釋性質的法律、意識形態(tài)中的法律等主題,令讀者真正明白“法律是什么”。
劉星,北京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做過訪問學者。出版《法律是什么》《西窗法雨》《中國法律思想:故事與觀念》《西方法律思想:傳說與學說》《法律的隱喻》《法學實踐》等法學著作多部,發(fā)表論文若干,在《南方周末》《法制日報》《文匯報》等辟有法學隨筆專欄。
增訂版序
修訂版序
再版小序
初版序言
引 言
第一章 實際存在的法律命令
一、法律是一種命令
二、區(qū)分實然法律和應然法律
三、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法律
四、小 結
第二章 行動中的法律
一、疑難案件
二、法律與法律的淵源
三、法律是一種預測
四、行動中的法律
五、實用主義精神
六、作為一種沒有“規(guī)則”內容的社會現象的法律
七、小 結
第三章 官員統(tǒng)一實踐中的法律
一、規(guī)則的內在方面
二、次要規(guī)則
三、規(guī)則的確定性與模糊性
四、法律與道德的分野
五、法學是一種客觀的法律知識
六、小 結
第四章 解釋性質的法律
一、“理論爭論”
二、法律的解釋性質
三、內在參與者的觀點
四、唯一正確的法律答案
五、小 結
第五章 意識形態(tài)中的法律
一、法律形式的內在矛盾
二、法律原則的內在矛盾
三、法律外在觀察者的“解構閱讀”
四、法律內在參與者的“解構閱讀”
五、法律與意識形態(tài)
六、小 結
第六章 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法律
一、法律實踐主體的“消亡”
二、法律知識的“地方性”
三、小 結
第七章 需求對話中的法律
一、對話中的法律客觀性
二、效果中的法律
三、需求語境中的法律
四、小 結
結 語
參引文獻
初版后記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