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日本大地震發(fā)生后,基于對人與自然的關切和信賴,伊東豐雄開始尋找建筑之旅的起點:
建筑究竟為何物?建筑人為何種目的而設計?又如何面對當前社會?
伊東豐雄的這本書并非單純是一場圍繞建筑理念的論述,也不單是對他親身參與災后重建過程與往昔道路的簡單記錄與回顧,而是作為建筑師的他邀請讀者一道踏上的思考與自我反思之旅。
對內與外、自然與建筑、自我與社會等問題的復雜思索自然流淌于伊東平實的文字之間,有如其建筑散發(fā)出的輕盈之美,令人回味。
伊東豐雄
一九四一年出生。日本當代著名建筑師。畢業(yè)于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筑專業(yè)。曾在菊竹清訓建筑設計事務所就職,后獨自創(chuàng)辦伊東豐雄建筑設計事務所。曾榮獲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IBA)的皇家金質獎章、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等諸多國際獎項。2013年,獲得建筑界最高榮譽獎項普利茲克建筑獎。主要建筑設計作品包括仙臺媒體中心、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八王子校區(qū))、大家的森林·岐阜媒體世界、臺中大都會歌劇院等。
前言
Ⅰ
第一章 始于那一天的“建筑”
002 地震發(fā)生當日之事
009 從災區(qū)看到的光明
011 身為建筑師能夠做些什么?
011 決定災后重建的基本立足點
019 海嘯與核泄漏事故兩種對比鮮明的災害
020 建筑與安全性
第二章 釜石復興項目
024 同釜石之緣
025 傾聽居民的心聲
026 我們想同昔日伙伴重回故地朝夕相伴
028 缺乏實際性的復興規(guī)劃
030 貼合地域特點的集體住宅提案
032 “人字形木屋頂結構式”集體住宅
035 復蘇商業(yè)街的嘗試
037 防洪堤上的露天橄欖球場
第三章 心靈寄居之所“大眾之家”
042 “大眾之家”項目
045 傾聽生活在臨時住房中人們的心聲
046 心連心的建筑
050 “建造”與“居住”的一致性
052 “ 大眾之家”從這里延續(xù)
055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與陸前高田的“大眾之家”
第四章 關于“伊東建筑塾”
062 創(chuàng)建建筑塾
062 建造“格林格林綠化館”的經歷
065 在建筑塾中教授什么?
069 學術建筑教育中的“概念”是什么?
070 游離于現實社會之外的建筑教育
071 擁有社會意識的重要性
第五章 我走過的路
074 學生時代的事
076 啟蒙導師菊竹清訓
079 首次接觸海外的現代建筑
082 對大阪世博會的質疑
083 反映著時代閉塞感的建筑
085 向擁有社會性建筑的轉變
088 泡沫時期在東京構思的“形象式建筑”
092 公共建筑處女作
094 欲打破公共建筑擁有的權威性
095 仙臺媒體中心
097 存在于空間感覺中最底層之物
099 讓建筑親近自然
101 重新思考內與外的關系
105 打破建筑的模式性
第六章 對于今后建筑的思考
110 日本社會中的建筑師
112 被社會型項目敬而遠之的建筑師
113 突破批判性的難度
114 改變建筑師與社會間的關系需要什么?
115 對日本客戶的期望
117 通過住宅建筑嶄露頭角的日本青年建筑師
119 從世界資本主義中尋求希望的孤島
120 資本主義與建筑
121 作為饋贈之物的建筑
122 非藝術型建筑的存在方式
123 建筑應當如何同自然相處?
128 建筑同科學技術的新關系
129 朝向新型建筑原理出發(fā)
后記
132
《建筑,從那一天開始》,是伊東豐雄對自己迄今為止關于建筑設計所行所思的一次平實而深刻的回顧。對于建筑設計感興趣的人們,通過這本書可以深入了解這位現代建筑巨匠的真實歷程和思想。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