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俄羅斯白銀時代詩人巴爾蒙特的詩歌精選。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巴爾蒙特不懈地追求音樂感,在詩句結(jié)構、音韻節(jié)奏、語言錘煉等方面銳意創(chuàng)新,從而為推動俄羅斯詩歌的進展作出了貢獻。巴爾蒙特的許多詩篇,抒發(fā)了兩個世紀之交社會動蕩時期知識分子的彷徨與苦悶,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良知,但是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只能發(fā)出孤獨的哀嘆。
譯者根據(jù)巴爾蒙特的詩歌主題編選這本詩選,共分為八輯。本書是“詩歌俄羅斯”系列的第四本。
康斯坦丁•巴爾蒙特(Константи́н Бальмо́нт,1867—1942),俄羅斯象征派代表性詩人,俄羅斯白銀時代的“太陽歌手”,“詩歌之王”,擅長抒發(fā)瞬間的內(nèi)心情感,詩句華美,色彩鮮明,極富音樂感,被譽為俄羅斯的帕格尼尼。著有《無垠》、《寂靜》、《燃燒的大廈》、《我們將像太陽》、《惟有愛》、《海市蜃樓》等四十部詩集。詩人掌握十六種外語,是卓越的翻譯家,留下了五十卷著作,不僅為俄羅斯,也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谷羽,俄語資深詩歌翻譯家,南開大學外語學院西語系教授。譯有《俄羅斯名詩300首》、《普希金愛情詩全編》、《美妙的瞬間——普希金詩選》、《我是鳳凰,只在烈火中歌唱——茨維塔耶娃詩選》、《永不泯滅的光——蒲寧詩選》等十幾部詩集,傳記《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生活與創(chuàng)作》,主持翻譯《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學史》。1999年獲俄羅斯文化部頒發(fā)的普希金獎章。
太陽禮贊
我來到這世界
我們將像太陽!
太陽頌
太陽的芳香
我用幻想追蹤……
生存的教誨
金色的種子
自由的風
我是自由的風……
風
高塔觀望
風暴的馬群
向風呼號
我不曉得明智……
我厭倦溫情脈脈的夢……
寄遠方的朋友
面向大海
苦悶的小舟
向海洋呼喚
白色火焰
我喜歡遠方船槳……
安慰
雙重生命
橋
波浪
在海底水草之間……
夜晚在海濱……
假如你想……
夢之谷
海魂
時空韻律
銀河
午夜與光明
月亮
北方
黃金詞語
黃昏
春天
秋天
秋天的空氣
雷神匹隆
云梯
告別
詩與音樂
超凡脫俗
鐵匠
俄語節(jié)奏舒緩……
我的歌曲
詞匯猶如變色龍
匕首似的言語
詞語的和聲
不要恐懼
我們說話用不同的語言……
我怎樣寫詩
罪惡的語言
四分之一世紀
音樂的誕生
音樂
曠世奇才
莎士比亞
致雪萊
致波德萊爾
致萊蒙托夫
空中的道路
列奧納多•達•芬奇
愛德加•坡
致雪萊
十四行詩
商籟體贊
丑八怪
毒蝎
離別
請你們說說……
自我加冕的帝王
要學會創(chuàng)造
烈火盛宴
指環(huán)
愛的表白
愛的表白
愛情的語言
她像夜晚
我想得到你……
給米拉•洛赫維茨卡婭
我將等待……
無比溫柔
你在這里……
我跟她久久溫存……
委身于我而不指責……
圓潤的珍珠……
選自組詩《離別的情人》
這么快……
你愛的只是……
為什么?
高興吧!
告別
我愛你
藍眼睛
愛的時刻
女性之歌
至臨終一日
火焰
給玩弄愛情游戲的女人
我不再愛她
三顆沙礫
草原的悲傷
塔瑪拉
花環(huán)
給契爾克斯少女
妮妮卡
女人
給海倫
美人魚
?;?p/>
濕潤
墜落
人生慨嘆
偉大的虛無
命運
身在牢籠
無言
在旅館
對瞬間說聲:停一停!
我的朋友……
生命在途中……
閉著眼睛也可以生活……
我們被一只強有力的手……
眼睛
夠了
復歸
幻想
疼痛的吶喊……
石板
動蕩歲月
詩人致工人
土地和自由
致俄羅斯工人
撒謊的沙皇
沉默的國家
光榮屬于農(nóng)民
自然生靈
我鐘愛什么?
白天鵝
信天翁
火烈鳥
花斑蜻蜓
小金魚
天堂鳥
寄情花草
蘆葦
林中青草
路邊草
野櫻花
域外詩簡
馬德里郊區(qū)
流浪女孩兒
古老的歌謠
印度曲
護身符
阿拉伯人之歌
埃及
鈴鼓
在地球邊緣
被遺忘的人
附錄
俄羅斯詩歌之王巴爾蒙特
太陽的芳香
——巴爾蒙特詩選
巴爾蒙特的詩確實像火光一樣照亮了世紀之交俄羅斯詩歌新的地平線。
——沃洛申
巴爾蒙特像歐洲思想家一樣高傲,像南方童話一樣絢麗,像斯拉夫靈魂一樣深邃。
——古米廖夫
在巴爾蒙特身上,他的每個手勢,每一步,每一句話,都是詩人的印記,詩人的星光。
——茨維塔耶娃
1.俄羅斯詩歌(尤其是抒情詩)有其特殊的魅力。
2. 本書隸屬于即將推出的“詩歌俄羅斯”,是公版書。
3.譯者是俄語翻譯界的名家。包括查良錚、高莽、顧蘊璞、谷羽、鄭體武、婁自良、等。
4本叢書幫助讀者從詩歌層面重新感受純正的19、20世紀的俄羅斯文學。
本書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推出的系列叢書“詩歌俄羅斯”的第四本。書本身是小精裝制作,封面典雅大方,樸素清新,與內(nèi)文詩作渾然一體。
從輝煌到隕落
——太陽歌手巴爾蒙特和他的詩歌
谷羽
假如時光倒退回一個世紀之前,放眼俄羅斯文學天地,你會看到詩壇上空高懸一輪輝煌的太陽,大氣磅礴,君臨天下,其燦爛的光芒無與倫比。這輪太陽就是當時的詩歌之王巴爾蒙特。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巴爾蒙特連續(xù)出版的四部詩集:《寂靜》(1898)、《燃燒的大廈》(1900)、《我們將像太陽》(1903)、《惟有愛》(1905),是當時俄羅斯最為暢銷、最有影響的詩歌名著,可以說這些作品征服了廣大的詩歌愛好者,也使同時代的詩人自愧不如,不敢與之爭鋒。這幾本詩集給詩人帶來了巨大的聲譽,也是他創(chuàng)作巔峰階段的標志。
然而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總是物極必反,太陽有升就有落,顛峰狀態(tài)難以持久,高峰過后就是下坡,詩歌之王巴爾蒙特同樣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隨著時代風云的變幻,他漸漸淡出了詩歌愛好者的視野,十月革命后不久,他離開了俄羅斯,長期僑居國外,俄羅斯人有意無意地忘記了他。昔日的太陽失去了光輝,逐漸變得暗淡,詩人和他的詩歌無聲無息,漸漸被歲月的沙塵所掩埋。
但是,真正的詩歌作品,經(jīng)得起時間的篩選。珍珠埋在土里,終究會有發(fā)光的日子。一個世紀之后,俄羅斯人重新審視他們的文學遺產(chǎn),終于再次認識并且高度肯定了巴爾蒙特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和審美價值。作為巴爾蒙特詩歌的愛好者和翻譯者,我愿意向國內(nèi)愛詩的朋友們介紹這位詩人。讓我們一起聆聽他高亢華麗的聲音,欣賞他獨具一格的詩作。
一 歌唱太陽贊美風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維奇•巴爾蒙特(1867—1942)是俄羅斯象征主義詩歌第一浪潮的代表性人物。他出生于弗拉吉米爾省鄉(xiāng)村一個貴族家庭。十九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學習,轉(zhuǎn)年因參加學潮被開除學籍。二十三歲出版第一本詩集,未引起任何反響。第二本詩集《在北方天空下》抒發(fā)了公民的憂傷,帶有模仿涅克拉索夫和民粹派詩歌的痕跡,此后轉(zhuǎn)向象征主義。二十世紀初出版的《燃燒的大廈》、《我們將像太陽》,使他名震詩壇,成為公認的俄羅斯詩歌之王。安年斯基認為巴爾蒙特開辟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路。勃留索夫在一篇評論中寫道:“在俄羅斯文學中,就藝術技巧而言,沒有人能與巴爾蒙特比肩而立?!本瓦B象征派大詩人別雷和勃洛克也都坦然承認他們師承巴爾蒙特。
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巴爾蒙特說過:“我認為,象征主義詩歌除了具體內(nèi)容以外,還有用最纖細溫柔的線與它保持有機聯(lián)系的潛在內(nèi)容。”象征主義詩人大多追求朦朧的意象,采用隱喻和暗示,甚至帶有神秘主義傾向。巴爾蒙特和他們不同。在他的詩中,意象明朗,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較為緊密。比如,追求光明,歌頌太陽,是他始終喜愛的主題之一。因此,人們稱他為“太陽詩人”或“太陽歌手”。在他的心目中,太陽是力與美的象征,是個性的象征,是主體意識的象征。他的詩歌作品肯定生活、樂觀向上,具有開朗豪爽的格調(diào),引起了許多年輕讀者的共鳴。
《我們將像太陽!……》是巴爾蒙特的代表作,詩篇意氣風發(fā),音調(diào)昂揚,色彩明快,朝氣蓬勃。太陽天天升起,太陽永遠年輕。太陽運行,一往無前,充滿自信,太陽給予人們以鼓舞和啟迪。熱愛太陽,才會追求新奇和力量,借助陽光才能分辨美丑善惡、認識卑微與圣潔。熱愛太陽的人,才熱愛自然,富于幻想,熱愛生活,不畏懼死亡,把泯滅視為走向永恒?!段覀儗⑾裉?!……》的確孕含著“美”的遺囑,字里行間閃耀著金燦燦的光輝。
《我來到這世界……》也是一首太陽的贊歌,抒情主人公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他認為詩人天生的權利,就是觀賞太陽、天空、群山、大海,而歌唱太陽則是詩人義不容辭的天職。詩人自信他是天下最出色的太陽歌手,無人匹敵,就連痛苦、遺忘、黑暗和死亡,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和意志。
這首詩采用五音步與三音步交插的長短句式,詩行工整而富有變化。十個長句有九個以“我”字開頭,排比手法營造出一種氣勢,詩句鏗鏘有力,節(jié)奏鮮明,富有樂惑,便于吟誦。它能打動一代又一代年輕讀者的心,絕非偶然。但這首詩當年曾受到指責批判,因為詩中的“我”字,成了所謂“個人主義自大狂”的證據(jù),在特定的年代,只能用集體主義的“我們”吶喊,而忌諱用代表個人的“我”字抒情。
巴爾蒙特的另一首詩《我用幻想追蹤……》,抒發(fā)的也是對太陽的依戀,是黃昏時刻登高望遠的感受。腳下已是夜色茫茫,詩人卻能在高塔頂層觀賞落日。詩中蘊含哲理,但又流露出幾絲孤獨與凄涼,似乎有“高處不勝寒”的憂慮。從結(jié)構角度分析,這首詩相當別致,單行的后半句與雙行的前半句相重復,巧妙運用頂珠手法,造成了音韻回環(huán)、流暢和諧的藝術效果,讀起來朗朗上口,余味無窮。
除了“太陽”這一意象,巴爾蒙特對“風”也情有獨鐘。《我不曉得明智……》(1902)、《我是自由的風……》(1903)兩首詩可說是詩人的創(chuàng)作宣言,體現(xiàn)了他特立獨行的個性。隨心所欲,往來馳騁,他最大的愿望是把飛逝的瞬間化為詩句。詩人發(fā)現(xiàn),變化的世界彩虹一般奇妙。他摯愛草地、柳叢、田壟、曠原、海洋與天空,置身于自然界總感到心曠神怡。他不愿意跟那些循規(guī)蹈矩的聰明人為伍,不愿跟他們對話,只愿呼喚真正愛詩懂詩的暢想家。為此,他不怕受人責罵,也不怕陷于孤立。
巴爾蒙特筆下的“風”,是自由的風,象征著詩人內(nèi)心的追求與向往,同時又是健美、雄渾的風,與眾不同的風。這種強勁而有氣勢的風,充分展示了詩人桀驁不馴的個性與才情,當然,也孕育著悲劇性命運的胚芽。《向風呼號》一詩蘊含著預感:“帶上我吧,像卷走雪花,/我過冬的靈魂已滿頭白發(fā),/我吟詩的靈魂開始滑坡。//我已經(jīng)厭倦詞語夢境事業(yè)。/無邊曠原上威嚴的風啊,/請把我?guī)У侥氵|遠的邊界?!彼囆g的風與時代的風交織在一起,終于把詩人卷向了遙遠的天邊,這符合巴爾蒙特的心愿,但也昭示著他的無奈。
二 風暴中的苦悶之舟
巴爾蒙特的詩是多聲部的,既有向往光明、歌頌太陽的豪爽明朗,也有表現(xiàn)苦悶、抒發(fā)惆悵的迂回婉轉(zhuǎn),詩人痛恨生活中的黑暗與不平,真誠渴望社會變革,一度傾向革命,1905年革命時期,曾經(jīng)創(chuàng)作出許多富有革命激情、鋒芒犀利的詩篇,但是這種與社會變革相呼應的情緒維持的時間不久,他更多的時候固守自己的性情與創(chuàng)作理念,不愿改變自己的藝術見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因而漸漸與社會環(huán)境產(chǎn)生隔閡,這是他的詩歌讀者逐漸減少的根源,也是他1921年最終離開俄羅斯,客居異國他鄉(xiāng)的主要原因。
巴爾蒙特的許多詩篇,抒發(fā)了兩個世紀之交社會動蕩時期知識分子的彷徨與苦悶,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良知,但是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只能發(fā)出孤獨的哀嘆。因此,風中的蘆葦,瀕死的海浪,苦悶的小舟,便成了詩人關注的意象。
《蘆葦》是一幅色調(diào)陰沉的畫,又是一幕只有幾句臺詞的獨角戲。蘆葦象征和暗示著詩人困惑的心境,使讀者聯(lián)想到詩人所處時代及生存環(huán)境的險惡。深夜、沼澤、泥潭、下沉的殘月、沙沙作響的蘆葦、葦叢中明滅不定的星火、蟾蜍和毒蛇……這一連串的意象營造出荒涼凄迷的氣氛。蘆葦向殘月提問,殘月卻默不作聲。困惑的葦叢陷入了苦悶。但閃爍的星火是黑暗中的亮點,畢竟透露出一絲希望。
《白色火焰》展現(xiàn)了奔騰的海浪,既像萬千匹白馬,又像跳蕩的火焰,聯(lián)想大膽而奇特。但充滿活力的波浪終歸在岸邊平息,像火焰一樣漸漸熄滅。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心中萌發(fā)出生死轉(zhuǎn)化僅在瞬間的感悟。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qū)戇^一首詩,題為《海駒》,以駿馬神駒比喻洶涌奔騰的海浪,巴爾蒙特顯然借鑒了他的隱喻手法,但是他更側(cè)重有關死亡的體驗,而不像丘特切夫側(cè)重哲理的探索與追尋。
熟悉俄羅斯詩歌的讀者,必定知道萊蒙托夫的《白帆》,孤獨的白帆呼喚風暴,似乎在風暴中它才坦然。巴爾蒙特創(chuàng)作的《苦悶的小舟》仿佛是《白帆》的姊妹篇,兩首詩之間有著內(nèi)在的呼應。白帆呼喚暴風雨,暴風雨真的來了,苦悶的小舟有了切身的體驗。《苦悶的小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現(xiàn)實社會的動蕩使他惶恐,而理想境界又求之不得,縱然夢中有閃光的圣殿,卻難以找到通往那里的航線。小舟難以棄水靠岸,因此,被黑暗和風浪吞沒,便成了難以逃脫的命運。
這首詩不同凡響之處,在于詩人采用了奇妙的同音手法,賦予詩句以魔笛般的魅力。原作以四音步揚抑格寫成,押交插韻,韻式為abab,這和傳統(tǒng)的俄羅斯詩歌保持了一致。而同音法的采用則顯示出它的新奇。第一個詩節(jié)一、二兩行七個詞,全部以相同的輔音開頭,重讀的元音有四個相同,而且排列有序:
Вечер.Взморье.Вздохи ветра.
Величавый возглас волн.
同音法并非巴爾蒙特的發(fā)明,但是他把這種藝術手法推向了極致,運用得十分嫻熟,充分顯示了詩人駕馭語言和韻律的才氣與功力。看來,不僅詞匯、音節(jié),甚至細微到每個音素,一切語言材料都俯首聽命,聽從詩人的調(diào)遣,這不能不讓人佩服。譯這樣的詩自然相當困難,但也決非不可轉(zhuǎn)譯,因為漢語靈活、簡練、詞匯豐富,是世界上最適于寫詩的語言,自然也是最適用于譯詩的語言。
黃昏。海濱。寒風呼嘯。
駭浪吼聲撼動了天地。
運用漢語拼音的形式,可以更清楚地顯示出兩行連續(xù)七個詞以相同的聲母開頭,再現(xiàn)了原作的風采:
Huanghun。Haibin。Hanfeng huxiao。
Hailang housheng handongle tiandi。
有人說,輔音同音是文字游戲。從這首詩來判斷則未必,如果作品沒有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熱衷于玩弄技巧,當然不可取,但如果詩中既有真實情感,又有時代特色,藝術手法有創(chuàng)造性,那就不該輕易地予以否定。
三 俄羅斯的帕格尼尼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巴爾蒙特不懈地追求音樂感,在詩句結(jié)構、音韻節(jié)奏、語言錘煉等方面銳意創(chuàng)新,從而為推動俄羅斯詩歌的進展作出了貢獻。他認為“詩歌是借助有節(jié)奏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內(nèi)在音樂”。巴爾蒙特總是“由語言的確定性區(qū)域向音樂的不確定性區(qū)域靠攏,竭盡全力追求音樂性”。他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重疊、排比、復沓、蟬聯(lián)等手法運用自如;頭韻、內(nèi)韻(或稱腰韻)、諧音、同音(包括輔音同音和元音同音),運用嫻熟,韻腳的安排富有變化自不必說?!犊鄲灥男≈邸泛汀段矣没孟胱粉櫋范际巧鷦拥睦C。巴爾蒙特在音韻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不知傾倒了多少詩歌愛好者,許多研究音韻格律的學者和評論家一再把他的詩句引為范例。有的甚至把他和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大師帕格尼尼相提并論,其中并非沒有依據(jù)和道理。
《俄語節(jié)奏舒緩……》道出了詩人對母語的深刻理解,母語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的呼吸,而他則成了母語“雅致的晶體”。詩人“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這種語言的傾向——反復吟誦那憤怒的、溫柔的音響”。巴爾蒙特高聲吟唱:“我是唐突的裂變,/我是雷鳴與閃電,/我是一條透明的小溪——/既屬于大家又很孤僻。”詩人自信地說:“永遠年輕如夢,/力量源自多情,/我對別人和自己,/都是精致的詩句。”
巴爾蒙特追求語言的音樂性,也擅長表現(xiàn)對于音樂的感悟與領會?!兑魳贰贰ⅰ兑魳返恼Q生》就是最好的證明。目睹鋼琴家的雙手在黑白琴鍵上飛速跳動,詩人把無形的音樂轉(zhuǎn)化為生動的形象:“星星的露水似浸潤了憂傷,/搖曳的風鈴草為黎明暢想。”“一根琴弦尖銳你扶搖向上,/穿越肖邦輕嘆、舒曼暢想,/月亮瘋狂!你宛然如月亮,/墜落像泡沫,飛揚似海浪?!眱?yōu)美的詩句與神奇的樂曲相得益彰,俱臻完美。
《在海底水草之間……》和《小金魚》是兩首夢幻般優(yōu)美和諧的詩作。對于色彩和聲音,巴爾蒙特具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又善于把獨特的感悟轉(zhuǎn)化為新穎的語言。安祥的水草,冷色調(diào)的海底、沙礫,與喧囂的塵世,形成鮮明的反差與對照。月夜池塘的小金魚和提琴的旋律有著神秘的聯(lián)系。這一切都引人遐想,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作為一個懂得十六種外語的詩人,巴爾蒙特的創(chuàng)作無疑從歐美詩歌中吸收了營養(yǎng)。他一生翻譯過許多西方詩人的詩作,比如德國詩人席勒的詩劇,法國象征主義詩人魏爾倫的作品,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自由詩。他對歐美詩人的作品有著獨到而深刻的理解。他還寫了不少詩作,表達自己對外國詩人的親近與喜愛。巴爾蒙特推崇雪萊為“曠世奇才”,把他視為“好兄弟”,詩人覺得:“我和你已經(jīng)融為一體。/一樣的痛苦是聯(lián)系紐帶,/我們兩個同樣癡迷,/為閃光的理想踟躇徘徊?!?p/>
巴爾蒙特對法國詩人、象征派先驅(qū)波德萊爾同樣贊賞有加:“波德萊爾,你愛驚險、懸崖、夢幻,/你像王者一般常常浮現(xiàn)我的眼前,/你是我極其喜愛而又親近的典范!”詩人祈求道:“請你像精靈永遠留存在我的心底,/神奇的法師啊,請跟我融為一體,/免得我在人們中間總是覺得恐懼!”
他喜愛美國詩人愛倫•坡的詩歌,把他的詩譯成俄文,訪問美國期間還在詩人的墳墓前默默追悼,寄托緬懷與敬意。他對這位異國同行評價甚高:“是他給混沌注入和諧意緒,/是他把世間俗物化為神奇?!币陨嫌嘘P外國詩人的詩作,無一不反映出巴爾蒙特視野的開闊,胸襟的博大,只有廣泛借鑒,博采眾長,才能使自己的詩歌藝術不斷升華,永葆青春活力。
巴爾蒙特雖然不懂漢語,卻對中國詩歌與古典哲學有濃厚興趣,他借助德語與法語,翻譯了《道德經(jīng)》片斷,他以格律詩的形式翻譯李白、杜甫等詩人的作品,還創(chuàng)作了《偉大的虛無》,對莊子的哲學思想表示景仰,可以說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詩人巴爾蒙特對外國民間創(chuàng)作也頗感興趣,從事過多年研究,他想通過民間文學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神話傳說。為此,他多次出國,到歐洲旅行,也曾漂洋過海,周游世界,足跡遍及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亞洲。豐富的人生閱歷,開闊的藝術視野,自然使其創(chuàng)作保持獨特的品位。
巴爾蒙特晚年貧困潦倒,身體多病,最終死于法國。在他離開俄羅斯以后,長期被視為“資產(chǎn)階級頹廢派”,“個人主義自大狂”,他的詩被打入另冊,備受冷落。近二十年來,隨著俄羅斯文學界對“白銀時代”的重新評價與反思,渴望光明醉心樂感的巴爾蒙特再次引起了詩壇的興趣。正如詩人茨維塔耶娃所言,真正的詩歌,如陳年美酒,經(jīng)過歲月的封存,變得愈發(fā)香醇誘人。巴爾蒙特的詩歌是一份寶貴而復雜的文學遺產(chǎn),它不僅值得俄羅斯人珍惜,也值得我們中國詩歌界認真借鑒、用心欣賞。
詩人巴爾蒙特在俄羅斯有廣泛的影響,但是在我國至今沒有出版過他的詩集,我用了和奶長時間閱讀和翻譯他的詩,2004年完成了初稿都找不到愿意接受它的出版社。感謝魏東先生和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把這本詩集列入“詩歌俄羅斯”叢書,這樣,當年的“太陽歌手”、“詩歌之王”,終于有了與中國讀者見面的機會。當然這本詩集只選擇了一百五十多首詩,在他的詩歌作品當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一滴水可以反映陽光,相信讀者選讀他的作品,一定能感受到他的藝術魅力。
2004年2月12日
太陽禮贊
我來到這世界……
我來到這世界為觀賞太陽
和藍色天空。
我來到這世界為觀賞太陽
和崇山峻嶺。
我來到這世界為眺望大海
和峽谷秀色。
我愿將大千世界盡收眼底,
我是主宰者。
我將一舉擊潰寒冷的遺忘
并點燃遐想。
我每個瞬間都會有所發(fā)現(xiàn),
隨時在歌唱。
我的痛苦激發(fā)著我的渴望,
因此我可愛。
什么人膽敢和我唱歌比賽?
無人站出來。
我來到這世界為觀賞太陽,
如白晝熄滅,
我仍將歌唱……歌唱太陽
至臨終一刻!
1905
我們將像太陽!……
我們將像太陽!我們將忘卻
誰率領我們在金色大路上奔波,
只須牢記永遠走向另一種生活,
走向新奇、威力、善良、丑惡——
在金色的夢中求索,永不停歇。
我們雖不能擺脫塵世的愿望,
卻永遠祈求超凡脫俗的圣潔!
我們,如同永遠年輕的太陽,
將給火紅的花朵以溫柔的愛撫,
愛空氣透明和閃爍金光的萬物。
你可幸福?祝愿你雙倍的幸福,
祝愿你突發(fā)的幻想能夠?qū)崿F(xiàn),
千萬不要安于舒適放慢腳步!
繼續(xù)向前,奔向理想的境界,
繼續(xù)向前,走向命定的淵藪,
我們走向永恒,那里花團錦簇。
我們將像太陽,太陽永遠年輕。
這詩行當中蘊含著美的遺囑!
1902
太陽頌
1
生命的哺育者,
光明的創(chuàng)造者,
我歌唱你啊,太陽!
即便忍受不幸,
請讓我這顆心
激情奔放,熱烈如火,
擁有威嚴的力量!
生命的哺育者
神靈和造物主,
你點燃了光的輝煌!
請讓我在宴會上
化為豎琴的音響,——
這是普天下
無上的榮光!
7
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
生命的哺育者,
我歌唱你啊,太陽!
你的神話,
優(yōu)美而響亮,
請讓我的心——
激情奔放!
生命的哺育者
神靈和造物主,
你的智慧化為光芒!
我甘愿在宴會上
化為豎琴的音響,——
這是普天下
無上的榮光!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