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八桂書香周”系列活動之“人工智能時代下的閱讀與寫作”名家對談活動在廣西南寧會展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主辦,南寧市委宣傳部和集團公司共同承辦。
活動現(xiàn)場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利來友、出版管理處副處長王春鋒,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軒莊,集團公司總經(jīng)理黃毓等相關領導出席本次活動?;顒佑蓮V西廣播電視百名人才,“廣西全民閱讀推廣人”周寶琳擔任學術主持。
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
本次“人工智能時代下的閱讀與寫作”名家對談活動邀請了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教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李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聯(lián)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作協(xié)主席、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東西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對閱讀和寫作領域的影響與挑戰(zhàn)。論壇現(xiàn)場氣氛熱烈,兩位老師圍繞“什么是好書”“如何更好地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閱讀體驗、促進寫作創(chuàng)新”等話題與現(xiàn)場讀者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
在對談中,兩位作家分享了自己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看法和思考。
李洱做分享
李洱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發(fā)展得太快了,有時讓人覺得快到趕不上這個時代,但他本人一直在呼吁要堅持傳統(tǒng)閱讀,通過傳統(tǒng)閱讀,人類會有思考和反省,文化最重要的不是很快獲得一個答案,而是留下一個長長的疑問。要成為一個大作家,往往需要“笨拙”,這個“笨拙”就是他能夠堅持,能夠下“笨功夫”,這個遲緩的、笨拙的過程當中就是跟時代、跟生活慢慢焦慮的過程,去捋順生活中的各種念頭,找到解決辦法,這個過程雖然痛苦,但形成習慣以后,就會帶來快樂。作家的寫作跟他所在的時代應該構成一種比較緊張的、復雜的關系,這樣的作品往往都是好的作品。
東西做分享
東西認為,人工智能快速獲取海量的信息,但人是需要發(fā)呆和無聊的。越在這個時候,越要堅守傳統(tǒng)的閱讀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就像馴馬一樣,人工智能只是減輕我們的勞動率,但寫作的本質還是要靠我們的思考,靠我們的發(fā)呆,靠我們的想象力來進行創(chuàng)作。在傳統(tǒng)的閱讀中,我們能跟紙質書建立非常親密的、陪伴式的關系。對于什么是好書,他認為所謂的好書,其實就是自己需要的書,就像人體在補充需要的元素一樣,需要的才是好的。寫作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寫作,去學習和探索未知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李洱為讀者簽名留念
東西為讀者簽名留念
活動最后,兩位作家還就讀者對于人工智能時代下閱讀與寫作的諸多困惑進行了解答和交流,并為讀者簽名留念。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